李商隐《重有感》阅读答案

重有感
李商隐
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
窦融表已来关右,陶侃军宜次石头。
岂有蛟龙愁失水?更无鹰隼与高秋!
昼号夜哭兼幽显,早晚星关雪涕收。

①这首诗与《有感二首》有直接的联系,议论的对象依然是“甘露之变”,故以“重有感”为题。大和九年(835)唐王朝内部发生“甘露之变”,一些官员密谋诛灭宦官事败,族灭株连者千余人。宦官盘踞禁宫,挟制皇帝。
②玉帐牙旗:是说刘从谏握有重兵,为一方雄藩。开城元年(836),昭义军节度使刘从谏两次上表,指斥宦官,表示要“以死清君侧”,宦官仇士良等警惕畏惧,有所收敛。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感情和主张,请从诗中概括。(3分)
(2)试赏析本诗颈联的修辞手法及效果。(3分)

参考答案
(1)①担忧国家命运②暗含自己愿为朝廷分忧解难③主张采取军事行动,铲除阉党④对刘从谏不积极进军的不满与失望⑤迫切希望能铲除宦官专政,恢复宫阙及皇权(任中答到3点即可,每点1分)
(2) ①比喻。
“蛟龙愁失水”比喻皇帝受制于宦官,失去权力和自由;
“鹰隼与高秋”比喻朝廷将领奋起反击宦官。
委婉隐晦地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和积极进军的主张
②反问、反语。
前句“岂有”,是说眼下的事实根本不应出现,表达了强烈的义愤和对这种局面的不能容忍;后句“更无”是说理应出现竟未出现的局面,表达深切的忧愤和失望。
③对仗。
讲求对仗精工是李商隐律诗的特点,用词、意象严密精切,
如“蛟龙”“鹰隼”,“岂有”“更无”,锤炼照应,颇有追慕杜律沉郁顿挫的风格。
(任答其中一种即可,手法、举例、效果各1分)

简析
此诗隐晦地表达了作者对“甘露之变”后国家政治形势的看法,诗中对刘从谏上表之事予以肯定,主张各地的武装力量进兵京城,铲除阉党,恢复皇帝的自由,为朝廷分忧,体现了作者关注国家命运的精神和强烈的正义感。全诗议论深刻,爱憎分明,用典工切,造语精严,虚词运用巧妙,文势变化跌宕。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00071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魏夫人《好事近》阅读答案及赏析

    好事近 魏夫人① 雨后晓寒轻,花外早莺啼歇。愁听隔溪残漏,正一声凄咽。 不堪西望去程赊,离肠万回结。不似海棠阴下,按②《凉州》时节。 [注] ①魏夫人:北宋女词人,襄阳人。②按:弹…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17
  • 古代诗歌鉴赏习惯用语

    古代诗歌鉴赏习惯用语 (一)形象、观点: 恋友思别,羁旅思乡;怀才不遇,怀古咏史;钟情山水,归隐田园; 献身边塞,反对征战;不慕权贵,傲岸不羁;心怀天下,忧国忧民; 矢志报国,壮志…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26
  • 木兰诗扩写600

    木兰诗扩写600   木兰的故事让我们印象深刻,那么应该如何进行木兰诗的扩写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木兰诗扩写600【1】   纸包不住火,花木兰是女郎,这件事闹的宫中…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57
  • 王昌龄《闺怨》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①这是一首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族妇女赏春时心理的变化。②凝妆:盛妆。③悔教:悔使。 【诗文解释】…

    题库 2022年11月18日
    42
  • 李清照《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菩萨蛮 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注】  ⑴菩萨蛮:词牌名。 ⑵日薄:谓早春阳…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46
  • 薛涛《送友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阅读答案附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友人 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1.王昌…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3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