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指导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指导

  语文是一个人一生中离不开的工具。

  (一)语境推断

  文言文实词含义丰富,大多都存在一词多义现象,要想对其进行准确的界定、理解,需要我们借助上下文的语境进行推断。

  如前些年天津卷考查的是“南迫洛阳”一句中“迫”字的含义。审视该句语境“今河内带河为国,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可以看出,“南迫洛阳”一句是交代“河内”的地理位置,所以“迫”解释为“逼近”更符合上下文意。据此可以推断,该题A项的解释是不合语境的,因为“逼迫”的对象应为“人”,而该句中“迫”的对象是“物”(洛阳)。

  又如2005年重庆高考(课程)试题中考查“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中“质”字的含义,从这一段的上下文来看是说那些富人不拥有“田籍”却要向百姓收税,由此看来“质”与质问之间显然没有什么关系,而应理解为“抵押”。

  (二)巧借字形

  中国汉字中多为会意字和形声字,因此我们可以借助汉字的形旁来忖度实词的含义。

  如天津卷考查“有牧人御众之才”中“牧”的含义。该句中的“牧”是一个左右结构的`会意字,左为“牛(泛指牲畜”,右为“人手中拿着一条鞭子”,把两者的意思联系起来,就是“放牧牲畜”;引申一下,对象如果是人,自然就是“统治,治理”之意了。所以该项的解释是正确的。

  又如全国高考试题甲卷要求解释“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这其中涉及对一个“籴”字的考查,而这个字对于大多数的考生而言都比较陌生。如果观察这个字的字形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个由“入”字和“米”字组成的会意字,故其本意应为“买进粮食”,与“粜”相对。

  此外古汉语中的通假字绝大多数为形近通假,故而借助字形还可以帮助我们识别通假字: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娶)(《孔雀东南飞》)

  屈平既绌(黜)(《屈原列传》)

  召有司案图。(按)(《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迁移联想

  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趋于浅近,且贴近生活,贴近课本。因此,在揣测实词含义时可以迁移联想,从而对这些实词作出正确的援引解释。

  如四川高考试题考查“环堵之中”的“堵”的含义,联想到高中语文课文《促织》中有“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的句子,这里的“堵”,就是“墙”的意思。推断出所给选项“院子”的说法显然有误。

  如北京高考试题考查“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公孙趸诛封”一句中“诛”字的含义,我们就可以联想到成语“口诛笔伐”中的“诛”是“讨伐、谴责”的意思,这样就不难推断出题干所说的“杀掉”是错误的。

  如全国高考试题要求解释“使老弱女子乘城”中“乘”的含义,联系高中课本第三册中《氓》一文中“乘彼?垣,以望复关”一句,这里的“乘”字应理解为“登上”,从而排除“巡视”这一错误选项。

  (四)语法求解

  所谓语法求解,即运用现代汉语的语法常识,通过判断其词性的方法对所给选项进行推断排除。

  如安徽高考试题中“资生之业,靡不毕书”一句中,考查“资”的含义,由语法结构可以看出“资生”一词应为动宾结构,“生”应为“资”的宾语,故这里解释为“资财”显然有误,应理解为“凭借、获取,本文指用来谋生的方法。”。

  又如:浙江高考试题“庭除甚芜。除:废弃”。从句子结构形式看“庭除”是句子的主语,从而推断“除”是名词,解释为“废弃”显然有误。联系《苏武传》可知“除”是“台阶”的意思。

  又如湖北高考试题中考查“昌期少年,不闲吏事”一句中“闲”字的含义,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该句主语是“昌期”,后边有宾语是“吏事”,根据语法可以推断“闲”应该是一个动词,由此初步推断“空闲”这种解释有误,这里应理解为通假字,通“娴”,是熟悉的意思。

  (五)妙用修辞

  在古汉语中常常会出现“互文见义”、“同义词复用”等文言现象,故而我们可以依据这一特征,借助已知实词的含义推断未知实词的含义。

  如全国高考试题中要求解释“顽鲁者亦当矜怜”中“顽鲁”一词的含义,我们可以参照原文,找到与这句话相对应的句子“贤俊者自可赏爱”,从而可得出“顽鲁”是相对“贤俊”而言的,即“才德不出众,愚昧蠢笨”之意,而非“顽皮”、“固执”抑或“鲁莽”。

  (六)引申推断

  古汉语经历了一个由单音节词转变为多音节词,由一词一义演变为一词多义的过程,因而一个词的原始含义与其不断扩展、丰富后的引申义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如果我们知道其中一个义项,便可以据此推想到其他相关义项。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00195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的翻译赏析

      《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作者是宋朝文学家王安石。其古诗全文如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前言】   《元日》是北宋政…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32
  • 《郭浩传》“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阅读答案附原文翻译

    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浩手斩二骑,以首还。从种师道进筑茸平砦,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骑数百夺之。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矢中…

    古诗文 2022年11月23日
    81
  • 小桃红・秋江

    一江秋水澹寒烟,水影如练,眼底离愁数行雁。雪晴天,绿苹红蓼参差见[一]。吴歌荡桨,一声哀怨,惊起白鸥眠。 注释[一]绿苹:蕨类植物,生浅水中,叶柄长,顶端生四片小叶,又称田字草。红…

    古诗文 2022年5月24日
    131
  • 公冶长背诺文言文翻译

    公冶长背诺文言文翻译   《公冶长背诺》是一篇典故,出自《青州府志》,作者是嘉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公冶长背诺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古文原文   世传公冶长能解百禽语。一…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48
  • 初中文言文比较阅读

    初中文言文比较阅读   初三文言文比较阅读三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同学们,老师整理了初三文言文比较阅读,加强练习吧。详情请看…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44
  •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翻译赏析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岑参。其古诗全文如下:   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   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   岸旁青草长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 …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3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