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考前该如何复习呢

文言文考前该如何复习呢

  文言诗文出现在中考语文试卷的第一部分,今年又有较大的变化,因此考生不可忽视这一部分的复习。下面我们就从诵读、梳理和训练三种方法出发,简单谈谈文言诗文的考前复习。

  一、多诵读

  文章不厌百回读,诵读是一切的基础。我们学习新课的时候要诵读,复习旧课文时更要诵读,在读中温故而知新。60篇升学考试篇目中,不管是要求背诵篇目还是不要求背诵的篇目都要大声诵读,用《熟读精思》中的话来说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的读,通过诵读达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效果。只有多诵读才能加深记忆,巩固理解,为默写、翻译和内容理解打好基础。

  对于要求默写的篇目,在诵读后找出自己平时默写中容易出错的字句认真默写一遍,这样才能确保默写时的正确率。对于只要求理解的篇目,诵读后能概述大意。

  二、勤梳理

  语文学习需要运用想象、移情等感性手段,也需要分类、归纳等理性手段,特别是在中考复习中,面对大量的古诗文内容,通过分类、归纳等梳理手段,可以使许多知识形成系统,便于记忆,提高复习效率。在我们的’文言诗文复习中,文学常识、虚、实词的词义、古诗词的把握等许多知识点都是可以通过梳理来加深理解的。这里例举几种供大家参考。

  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通常是随文进行的,中考的考察内容通常也在学过的课文范围内,因此我们可以对学过的,特别是中考升学考试篇目中的古诗文进行整理。为了与考试题型相对应,我们应该将文言课文与古诗文分开整理。

  文言课文的常识不外乎作者、朝代、作品出处和文学史上的地位、流派等几项,另外名句、主题不妨也列入其中。归类时可按照朝代分,或按主题分,然后用图表方式整理出来。由于这样的梳理涉及到历史知识较多,涉及到的课文量也比较大,所以建议同学之间组成复习小组,合作整理。将所需整理的课文分成若干块,每人负责整理一块,然后整合在一起,资源共享。这样既整理了语文知识,也培养了合作能力。

  特别要提一下,今年新增加的古诗词理解与把握这一专题,由于没有以前的考题借鉴,大家可能会觉得比较陌生,这就更需要借梳理来帮助我们掌握这部分知识。从《考纲》要求看基本要求为把握古诗词中的形象,理解古诗词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培养审美情趣几点。而且,考察范围在课内篇目中,那么我们就应按要求做好中考升学考试20篇古诗词的梳理。

  首先,在诵读为基础的前提下从课后注释出发来梳理。第一关注课后注释中的词义,第二关注注释中的典故。这些内容不仅会出现在考题中,而且也能帮助我们理解古诗词。我们要将与主题有关的词解都牢牢记住,不仅记住词的本义还要记住词在作品中的含义。如《送友人》萧萧班马鸣中的班马指离群的马,诗中指的是载人远离的马。诗人借班马鸣叫来表现友人离别时的不舍之情就可见一斑了。又如《天净沙·秋思》断肠人在天涯中的断肠人本来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诗中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人。一旦了解了这个词义,诗中游子的凄苦之感马上在头脑中显现出来了。古诗词创作中运用典故是很常见的,对这些典故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作的内容。复习时将典故一一划出,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闻笛赋、烂柯人;《诉衷情》中万里觅封侯尘暗旧貂裘等,记住这些典故的意思。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00195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文言文的翻译八种失误

    文言文的翻译八种失误   1.译句不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则。在古汉语中,倒装句,一般说来,要恢复成现代汉语的正常句式。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有的学生译成:蚯蚓没有爪子和牙齿的…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26
  •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的作者及出处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蚍蜉撼树 ( pí fú hàn shù )     解 释 蚍蜉,蚂蚁。蚂蚁想摇动大树…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27
  •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出自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92
  • 《竹石》鉴赏

      这首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和它顽强的生命力;后两…

    古诗文 2022年5月23日
    147
  • 中考文言文倒装句的总结

    中考文言文倒装句的总结   倒装句主要有四种:   (1)主谓倒装,中考文言文倒装句。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34
  • 沈括《古今衡制》原文和译文

    原文 钧石之石,五权之名,石重百二十斤。后人以一斛为一石,自汉已如此,“饮酒一石不乱”是也。挽蹶弓弩,古人以钧石率之;今人乃以粳米一斛之重为一石。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为法,乃汉秤三百…

    古诗文 2022年5月15日
    14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