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诗经》阅读答案

《美丽诗经》阅读答案

  《诗经》是一个谜,它有太多的秘密没有揭开。可是,它实在太美了,使我们在殚精竭虑不胜疲惫的解谜失败之后,仍然对它恋恋不舍。

  《诗经》与我们的距离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它的无知上。我可以稍微武断一点地说,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对很多问题我们都各持见解而互不相让。即便有些问题看来已被“公认”,但那也正是全体的无能为力。我举几个例子。

  正如大凡神圣人物总有一个神秘出身一样,《诗经》的出身也颇扑朔迷离。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便有了“采诗说”和“献诗说”。班固和何休都有“采诗”之说,且都说得极有诗意。但仔细推敲他们的说法,却并无任何历史根据。司马迁就没有这种说法,《左传》中也无这种说法。但我们却又无力驳斥班固和何休,因为他们的说法虽然缺乏证据,却是一个合理的推断。更重要的是,否定这个说法,我们并不能提供一个更合理的说法。

  与国风“采诗”说相配合的,便是大、小雅的来自“公卿至于列士”的“献诗”。这种说法也只有《国语》“召公谏厉王”中的一个孤证,且这“公卿至于列士献诗”之“诗”是否为公卿列士自作也成问题。况且,就一些尖锐的讽刺之作看,像《小雅·十月之交》中对皇父等七个用事大臣的点名揭批,大约也不是“献诗”的好材料。

  《诗经》的搜集固然是一个问题,然而集中起来的诗,要把它按一定的规则编排成书,又是哪些人?最后毕其功的人是谁?司马迁说此人是孔子,这当然是最好的人选,但司马迁并没说明他这么说的证据。这个说法也受到后人的质疑。

  就《诗经》本身,它的作者是一个更大的问题,但学术界已不把它当作问题,大家一致得过且过了。抗战前,朱东润先生在武汉大学《文哲季刊》上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提出理据充分的质疑,却不见有什么反响。1981年朱先生又出版《诗三百篇探故》,仍没见什么回应。我私下认为这种尴尬其实很好理解:大家都不愿再惹事,得过且过。

  上述种种学术疑问并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正如一位绝世佳人,她吸引我们的是她的美丽和风韵,而不是她的身份和背景。

  据《世说新语》载,东晋谢安曾问子弟《诗经》中何句最佳。他的侄子谢玄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小雅·采薇》末章的几句,确实很美,但如果谢太傅问我,我一定回答《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忄刘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月亮出来明晃晃啊,那个美人真漂亮啊。步履款款身苗条啊,我的心儿扑扑跳啊。)

  我曾用“天堂的三个元素”来评述这首诗。美是一种没有峭壁的高度,她不压迫我们,但仍让我们仰望;她不刺戮我们,但我们仍然受伤。她如此接近我们,却又如此远离我们;如此垂顾我们,却又如此弃绝我们。这个美丽的女子,是月夜的一部分,或者说,月夜是她的一部分,她与月已经构成了圆满,我们已无缘参与其间,但她如皎月泻辉般辐射出来的美,还是灼伤了我们的.心。对这澄澈圆融的境界,我们能介入其中的,不,能奉献与之的,也只是这颗怦然而动的心……明月、美人和我们的心,是这首诗的三个主要意象。要知道,自然、美人和我们:天堂只要这三个元素就够了。

  《诗经》305首,美丽的诗篇触目皆是,我只是举了一例。《诗经》毕竟是“诗”,我们要把它当“诗”来读。只有这样,才能挽救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的古代诗歌的清誉。

  阅读题:

  9.作者认为,“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和《左传》都没有提到“采诗”说,大、小雅中的讽刺之作应该不是“献诗”。

  B.司马迁虽然说到孔子是《诗经》的主编者,但没有提供证据。

  C.《诗经》的作者是个大问题,但学术界已不把它当作问题,大家一致得过且过了。

  D.朱东润先生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提出了质疑,并且理据充分。

  10.文中用了比较多的笔墨写《陈风·月出》,对其作用的表述最正确的一项是(

  A.是为了解说作者对诗歌的评价标准,美丽的诗篇必须符合“天堂的三个元素”。

  B.是为了说明《小雅·采薇》末章的几句不是《诗经》中最美的,《诗经》最美的诗篇应该是《陈风·月出》。

  C.是为了说明对《诗经》的学术研究无关紧要,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

  D.是为了说明《诗经》的美丽,《诗经》毕竟是“诗”,我们要把它当“诗”来读。

  11.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学术界对《诗经》很多问题的研究仍然莫衷一是,主要是年代久远,史料鲜有记载造成的。

  B.《诗经》毕竟是“诗”,只有抛开充满疑问的学术研究,才能真正走进《诗经》美丽的境界

  C.自古以来人们总是殚精竭虑不胜疲惫通过读“诗”来解《诗经》的“谜”,这种不把《诗经》当“诗”来读的现象现在依然十分严重。

  D.不仅仅是《诗经》,古代诗歌由于史料很少,普遍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了。

  参考答案:

  9【答案】 C【解析】 C项是一种现象,不是依据。

  10【【答案】 D解析】 题目为“美丽《诗经》”。加上最后一段的归结就可得出答案。A项“天堂的三个元素”是作者对本诗的评价,不是针对所有诗歌;B项作者并没有否定《小雅·采薇》的美,个人喜好而已;C项“无关紧要”错。

  11【答案】 A【解析】 B项作者并不反对对《诗经》的学术研究;C项在学术界存在,但说“现在依然十分严重”过于武断;D项以偏概全。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00354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木兰诗现代文简洁

    木兰诗现代文简洁   木兰诗现代文简洁怎么写?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吧?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木兰诗现代文简洁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木兰诗现代文简洁1   此时,正值边关告急。木兰在…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38
  • 宝玉给黛玉起的表字是什么?

    宝玉给黛玉起的表字是什么? A、颦颦 B、潇湘妃子 C、可卿 D、宫裁

    题库 2022年9月11日
    76
  • [唐]罗邺《落第东归》和[明]袁崇焕《落第》对比阅读答案

    落第东归 [唐]罗邺  年年春色独怀羞,强向东归懒举头。 莫道还家便容易,人间多少事堪愁。 落第[明]袁崇焕 遇主人多易,逢时我独难。八千怜客路,三十尚儒冠。 出谷莺偏媚…

    题库 2022年11月19日
    31
  • 杜甫《又雪》阅读答案

    又雪 杜甫 南雪不到地,青崖沾未消。 微微向日薄,脉脉去人遥。 冬热鸳鸯病,峡深豺虎骄。 愁边有江水,焉得北之朝。 注:公元765年,杜甫离开草堂,顺江而下,因病暂住云安(今重庆云…

    题库 2022年11月17日
    31
  • 山水田园诗与咏物诗的风格特点

    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

    题库 2022年11月23日
    31
  • 《浣溪沙·洞庭》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浣溪沙·洞庭   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①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①红蓼,指生…

    题库 2022年11月19日
    2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