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秋下荆门》唐诗赏析及译文

李白《秋下荆门》唐诗赏析及译文

  【作品介绍】

  《秋下荆门》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写于李白第一次出蜀远游时。诗中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秋日出游的愉悦心情,也表达了作者意欲饱览祖国山河而不惜远走他乡的豪情与心志。全诗写景、叙事、议论各具形象,笔势变幻灵活而又自然浑成,风格雍容典雅又不失豪放飘逸,妙用典故而不着痕迹,达到了推陈出新、活泼自然的境界。

  【原文】

  秋下荆门⑴

  霜落荆门江树空⑵,布帆无恙挂秋风⑶。

  此行不为鲈鱼⑷,自爱名山入剡中⑸。

  【注释】

  ⑴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⑵空:指树枝叶落已尽。

  ⑶布帆无恙:运用《晋书·顾恺之传》的典故:顾恺之从他上司荆州刺史殷仲堪那里借到布帆,驶船回家,行至破冢,遭大风,他写信给殷仲堪,说:“行人安稳,布帆无恙。”此处表示旅途平安。

  ⑷鲈鱼:运用《世说新语·识鉴》的典故:西晋吴人张翰在洛阳做官时,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菰菜、鲈鱼的美味,遂辞官回乡。

  ⑸剡中:指今浙江省嵊州市一带。《广博物志》:“剡中多名山,可以避灾。”

  【白话译文】

  秋霜降落在荆门江树叶子落空,布帆完好地挂在杆上招引秋风。

  我这次出去不是为了那鲈鱼,本来就热爱名山因此才去剡中。

  【创作背景】

  根据裴斐编制的《李白年谱简编》,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当年李白再游峨眉山,秋间经清溪、渝州、三峡去蜀,来游楚地,在离开荆门时作此诗。

  【赏析】

  荆门山战国时为楚国的西方门户,乘船东下过荆门,就意味着告别了巴山蜀水。这首诗写于诗人第一次出蜀远游时。对锦绣前程的憧憬,对新奇而美好的世界的幻想,使他战胜了对峨眉山月的依恋,去热烈地追求理想中的未来。诗中洋溢着积极而浪漫的热情。

  第一句是写景,同时点出题中的’“秋”和“荆门”。荆门山原是林木森森,绿叶满山,然而诗人到来时,却是秋来霜下,木叶零落,眼前一空。由于山空,江面也显得更为开阔。这个“空”字非常形象地描绘出山明水净、天地清肃的景象,寥廓高朗,而无萧瑟衰飒之感。

  第二句“布帆无恙挂秋风”,承上句“江”字,并暗点题中“下”字。东晋大画家顾恺之为荆州刺史殷仲堪幕府的参军,曾告假乘舟东下,仲堪特地把布帆借给他,途中遇大风,顾恺之写信给殷仲堪说:“行人安稳,布帆无恙。”这里借用了“布帆无恙”这一典故,不仅说明诗人旅途平安,更有一帆风顺、天助人愿的意味。这种秋风万里送行舟的景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无比乐观欣慰的心情。

  前人有诗:“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这首诗的第三句,就是由第二句中的“秋风”连及而来的。据说西晋时吴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而想到故乡的莼羹、鲈鱼,说:“人生贵得适志耳,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于是回到了故乡。李白此行正值秋天,船又是向着长江下游驶行,这便使他联想到张翰的故事,不过他声明“此行不为鲈鱼”,此行目的与张翰不同,他自己是远离家乡。这样反跌一笔,不但使诗变得起伏跌宕,而且急呼下文“自爱名山入剡中”。剡中,今浙江嵊州,境内多名山佳水。句中“自”字,与上一句中“不为”相呼应,两句紧相连贯,增强了感情色彩。

  古人曾说过:“诗人之言,不足为实也。”那意思大概就是说诗具有凝炼、概括、夸张、含蓄等特色,诗中语言的含意,往往不能就字面讲“实”、讲死,所以说写诗的人也应该“不以辞害意”。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如果只理解为诗人在表白“此行”的目的,不是为了吴地的美味佳肴,而是要去欣赏剡中的名山,那就未免太表面了,太“实”了。李白“入剡中”,是若干年以后的事。读者要知道它的含意到底是什么,还得回到诗的第三句。从张翰所说的话来看,张翰是把“名爵”与“鲈鱼”对立起来,放弃前一个,而选后一个;而李白对后者的态度很明朗——“此行不为鲈鱼”。至于对前者,诗人没有明说。可是,“秋下荆门”以后的所言,所行,就把这个问题说得很清楚了。第一,“此行”并没有“入剡中”,而是周游在江汉一带,寻找机会,以求仕进;第二,他还明白地声称:“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他还希求“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这种建功立业的宏愿,积极用世的精神,和张翰的态度恰恰相反。所以诗人此时对“名爵”和“鲈鱼”都是一反张翰的意思,只不过在诗中说一半留一半罢了。当然,这也是“适志”,是辞亲远游、建功立业的“志”。诗的第四句说,饱览绍兴的名山佳水,也是诗人所向往的。这种兴趣,早在他出蜀之前就已经表露出来了,不过联系上一句来看,就不能仅仅局限于此了。自视不凡的李白,是不想通过当时一般文人所走的科举道路去获取功名的,而是要选择另一条富有浪漫色彩的途径,那便是游历,任侠,隐居名山,求仙学道,结交名流,树立声誉,以期达到目标。所以这里的“自爱名山入剡中”,无非是在标榜诗人自己那种高人雅士的格调,无非是那种不同凡俗的生活情趣的一种艺术概括。这种乐观浪漫、豪爽开朗、昂扬奋发的精神,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个性,以及盛唐时代的精神风貌。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也颇有特色。全诗虽四句,但写景、叙事、议论各具形象,集中地抒发了诗人年轻时“仗剑去国”的热情,笔势变幻灵活,而又自然浑成。四句诗中连用了两个典故,或暗用而不露痕迹,或反用而有新意,读来没有凝滞堆砌之感,达到了推陈出新、语如己出、活泼自然的境界。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更多古诗词赏析内容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xigutang.com)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00595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定风坡苏轼原文(定风波苏轼古诗)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这首流传千古的旷世之作,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也书写了苏轼的传奇人生。 苏轼生活的北宋王朝内忧外患,积贫积…

    2022年6月29日
    250
  • 螳臂当车下一句是什么(庄子人世间论语)

    上联:螳臂当车心有梦,邀对下联。 “螳臂当车”是一汉语成语,其意是:螳螂举起前肢企图阻挡车子前进。形容做事不考虑自身力量,不量力而行,最终导致失败。 “螳臂当车”语见庄子《庄子·人…

    2022年7月16日
    353
  • 乡愁的唯美句子(关于浓浓故乡情的句子)

    / 《乡愁逐波》 文/以人为本 柔枝如根 入春水 任思念漫延 欲深欲长 而微风起时 柔波轻轻地一摇曳 思念就已断魂 太多的依恋 让我们看得清昨天 却看不清明天 – 在浩…

    2022年6月8日
    228
  • 最新个性签名大全精选98句

    微说说为大家整理了最新个性签名大全精选98句,如果你觉得还不错就请记住微说说,下面一起来看看! 1、我们之所以会心累,就是常常徘徊在坚持和放弃之间,举棋不定。 2、其实每次见你我也…

    美文 2023年2月10日
    37
  • 古人的励志名言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

    美文 2022年10月22日
    55
  • 永远忘不了小学诗歌

      永远忘不了   703   你那天真无邪的笑容   因为无知   让我们更肆无忌惮   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永远忘不了   803   你那幸福快乐的笑容   因为懂事   …

    美文 2022年12月7日
    2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