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从事职业培训的工作,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太多太多“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30岁关于工作还是非常迷茫”等等的问题。
有些人可能一毕业,他就非常清楚的知道自己未来要做什么,成为什么样的人。但是接触超过95%的咨询者,都是在走一步算一步。
但是如果职业规划没有做好,毕业后5年后,你与同龄人之间差距是非常惊人的。当你职业目标明确,你每一年都可以在你的职业轨迹上前进一点点;而很多没有职业规划概念的人,好像感觉工作都差不多,然后看着哪个工资高,就想转哪行。折腾来折腾去,永远都在别人的起点线。
再过几年,你的激情与梦想在无聊的事务性工作中,慢慢地被消磨掉了,发现好想什么都不想做,什么都做不好。
很多人不做职业规划,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觉得:职业规划工程庞大,难以完成。但是,其实职业规划一点都不难,只是你可能从来都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
那么究竟应该怎么做职业规划呢?职业规划的理论学派有非常多,但是无论是哪个学派或者框架,其实都逃离不了这5个步骤:
一、知己: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
二、知彼:全面筛选匹配的岗位
三、计划:明确职业计划
四、准备:提升职业能力
五、求职:开启求职之路
一、知己: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
现在我们每个人都有自由去选择自己的职业,来决定我们做什么样的工作。但是可能许多人都不太清楚,自己到底真正喜欢的东西是什么。
要怎么判断出自己兴趣和能力所在呢?我们来说两个方法。
1) 方法1: 目的地练习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激情所在,没关系的。你一生中可能会有很多工作或者事业,在这一些工作中,你都或多或少的会使用到你的能力。
但是如果你至少想要一些方向,你可以通过 「目的地练习」和「职业想象」的两种方法来帮助你确定职业方向。
何为目的地练习?请看这个例子:曾经有一个学生,选择了青海作为她的旅行目的地,她想自己一个人背包去那里。我自己发现她从未允许自己来表达她对冒险的热爱,总是让自己受到许多大大小小的限制,她的家人强加给她的职业选择。
今天,她自己作为一个文案的自由工作者,一边旅行,一边工作,自己非常喜欢这个状态。
也就是说,目的地练习就是给自己寻找一个环境去体验自己喜欢的状态,从而找到你的工作激情。
除了目的地练习,你还可以使用职业想象来探索职业方向。职业想象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步骤来实现:
- 回忆职业:你可以回忆起你所有的职业幻想,从你小时候开始,比如:消防员,创业者、舞蹈演员……所有的一切。
- 找到共性:想象一下你正在做的每一件事,注意这些事情背后通用的模型写下来,可能是:对抗危险,领导团队,设计东西,写点东西,或者构造点什么东西。
因此,如果你找不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没有关系,你可以找一些你想做的事,然后开始工作。
凡事都需要探索,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喜欢,而且是命中注定的的东西。找到喜欢的还远远不够,你选择工作的原因有一部分是要为了谋生而选择的,因而你还需找到赚钱的兴趣。
2) 方法2: 职业性格测试
虽然认清自己其实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尝试一些工作,反省自己。但是还是可以借助一些性格测试的的工具,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帮助你认识你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适合什么样的行业和工作。
这一些人格测评的理论根基在于他们认为:人格倾向是天生的,就如同我们的惯用手是天生的一样,不会随着后天的发展而改变。如果你的惯用手是右手,即便左手也学会了写字或者其他技能,惯用手依然是右手。而通过测评,可以帮我们快速“找到”每个人的惯用手,也就是天生的人格倾向。
职业规划有两大常用测评:MBTI和霍兰德。霍兰德原理是人的兴趣与职业的区配原理,主要讲得是人的六种兴趣类型,MBTI是十六种性格类型,每种对应不同职业。
你可以选择其中一种进行测试,也可以使用两个测试做对比(免费MBTI测试 | 免费霍兰德测试)。我这里以MBTI为例子。

MBTI 职业性格测试通过回答 95 个问题,能够得出个体性格、行为特征、发展优势和缺点。测试具有四个维度,即 外倾(E)-内倾(I);感觉(S)-直觉(N);思维(T)-情感(F); 判断(J)-知觉(P)。
四个维度如同四把标尺,每个人的性格都会落在标尺的某个点上,这个点靠近那个端点,就意味着个体就有哪方面的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