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阅读答案及翻译

【甲】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 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 噫! 微斯人, 吾谁与归?
【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②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③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5.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4分)
⑴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⑵是进亦忧(     )
⑶人不得,则非其上矣(     )      ⑷然而不王者(     )
16.下面句中加黑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或异二者之为        为众忌疾
B.不以物喜           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选自《游岳阳楼记》)
C.先天下之忧而忧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选自《出师表》)
D.子京忽以书抵文正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选自《伤仲永》)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译文:                        
⑵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译文:
18.九百多年前,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被无数仁人志士奉为座右铭。联系社会生活,谈谈这种思想在今天所具有的现实意义。(3分)

参考答案
15.探求  这样 君主 称王
16. B(A.①名词,两种心情;②介词,被。B.①和 ②都是介词,因为。C.①在……之前;②前。D.①名词,书信;②动词,写。)
17. 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以百姓的快乐作为快乐的人,百姓也把他的快乐作为快乐;以百姓的忧患作为自己的忧患的人,百姓也会把他的忧患作为忧虑。
18. .围绕“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奋发有为,奉献社会”等回答即可。

参考译文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二、
齐宣王在别墅雪宫里接见孟子。齐宣王说:“贤人也有在这样的别墅里居住游玩的快乐吗?”
孟子回答说:“有。人们要是得不到这种快乐,就会埋怨他们的国君。得不到这种快乐就埋怨国君是不对的;可是作为人民的领导人而不与民同乐也是不对的。国君以人民的快乐为快乐,人民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快乐。国君以人民的忧愁为忧愁,人民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忧愁。以天下人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人的忧愁为忧愁,这样还不能够使天下归服,是没有过的。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00818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战国策魏一魏王将相张仪》文言文

    《战国策魏一魏王将相张仪》文言文   《战国策?魏一?魏王将相张仪》   作者:刘向   魏王将相张仪,犀首弗利,故令人谓韩公叔曰:“张仪以合秦、魏矣。其言曰:‘魏攻南阳,秦攻三川…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22
  • 有关描写菊花的古诗

      菊花一直就是诗人们非常珍爱的花种,它傲霜耐寒,千姿百态,北宋词人晏几道曾写过:“黄菊开时伤聚散,曾记花前,共说深深愿。重风金英人未见,相思一夜天涯远。”下面精选十二首有关描写菊…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33
  • ●卷二十六 ◎诗七十七首

      【?上访道人不遇】   花光红满栏,草色绿无岸。不逢青眼人,长歌白石涧。   【送淡公二首(此诗当为孟郊作)】   燕本冰雪骨,越淡莲花风。五言双宝刀,联响高飞鸿。翰苑钱舍人,…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48
  •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阅读答案及句子翻译

    甲文: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69
  • 《韩非子·二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二柄 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故世之奸臣则不然,所恶,则能得之其主…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42
  • 语文必背文言文句子

    语文必背文言文句子   文言文是语文高考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以下是语文必背文言文句子,欢迎阅读。   NO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NO2、千里之堤,溃于…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8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