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许仲宣传》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许仲宣传》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许仲宣,字希粲,青州人。汉乾佑中,登进士第,时年十八。周显德初,解褐授济阴主簿,考功员外郎张义荐为淄州团练判官。宋初赴调,引对便殿。仲宣气貌雄伟,太祖悦之,擢授太子中允,受诏知北海军。仲宣度其山川形势、地理广袤可以为州郡,因画图上之,遂升为潍州。初,议建牧马监,令仲宣行视诸州,颇得善地。从征并门,掌给纳,四十余州资粮悉能集事。帝益知其强干。开宝四年,知荆南转运事。及征江南,又兼南面随军转运事,兵数十万,供馈无阙。南唐平,以漕挽功拜刑部郎中。中谢日,召升殿奖谕,赐绯。九年,诏知永兴军府事。太宗嗣位,迁兵部郎中,驿召赴阙,赐金紫。授西川转运使,属西南夷寇钞边境,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改广南转运使,会征交州,其地炎瘴,士卒死者十二三,大将孙全兴等失律,仲宣因奏罢其兵。不待报,即以兵分屯诸州,开库赏赐,草檄书以谕交州。交州即送款内附,遣使修贡。仲宣复上章待罪,帝嘉之。八年,仲宣为左谏议大夫。未几,召还,以本官权度支。仲宣性宽恕,倜傥不检,有心计。初,为济阴主簿时,令与簿分掌县印。令畜嬖妾,与其室争宠,令弗能禁。嬖欲陷其主,窃取其印藏之,封识如故,以授仲宣。翌日署事,发匣,则无其印,因逮捕县吏数辈及令、簿家人,下狱鞫问,果得之于令舍灶突中。令闻之,仓皇失措,仲宣处之晏然,人服其量。尝从征江南,都部署曹彬令取陶器数万,给士卒为灯具。仲宣已预料置,奉之如其数。其才干类此。淳化元年,卒,年六十一。

  (节选自《宋史许仲宣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B.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C.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于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D.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乾佑,指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称,文中还有显德开宝等。

  B.漕挽,漕指水路运输,挽指陆路运输。漕挽指水、陆运输,也指运输粮饷。

  C.赐绯,赐给绯色官服。指官员官品不及而皇帝推恩特赐准许服绯,以示恩宠。

  D.权,暂时代理官职。一般指官吏补充缺职,也可指由候补而正式任命。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仲宣才貌兼备,历仕数朝。后汉时年仅十八岁的他就进士及第;后周时历任数职;宋朝初年赴朝廷听候调遣,受到太祖赏识,被提拔任用。

  B.许仲宣精明强于,政绩斐然。征伐并门和江南时,他负责钱财和粮食供应,能保障军需;曹彬需要数万陶器给士兵做灯具,他能预先料到,按数交付。

  C.许仲宣审时度势,决策果断。征讨交州,形势不利,他上奏请求罢兵;未得到朝廷答复就分驻军队,打开国库赏赐士卒,并起草文书晓谕交州。

  D.许仲宣处变不惊,颇有器量。在他掌管县印时,发现县印丢失,他从容处置,不仅逮捕县府所有小吏,而且把县令及自己的家人也投入狱中审问,最终找到了县印。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仲宣度其山川形势、地理广袤可以为州郡,因画图上之,遂升为潍州。

  (2)嬖欲陷其主,窃取其印藏之,封识如故,以授仲宣。

  参考答案

  4.(3分)B

  5.(3分)D(一般指官吏补充缺职,也可指由候补而正式任命解说有误)

  6.(3分)D(他逮捕县府所有小吏理解有误)

  7.(10分)

  (1)(5分)许仲宣估量北海这个地方的山川地势、土地广袤可以立为州郡,于是画图上呈皇帝,就升任潍州知州。(译出大意给2分;度形势因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5分)宠妾想陷害她的主人,私下盗取他的县印藏起来,封存的标记和原来一样,把它(印匣)交给许仲宣。(译出大意给2分;窃取封识授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许仲宣,字希粲,青州人。后汉乾佑年间,进士及第,当时十八岁。后周显德初年,初人仕授官为济阴主簿,考官员外郎张义推荐他担任淄州团练判官。宋朝初年,许仲宣赶赴朝廷听候调遣,皇帝在便殿召见他询问对答。许仲宣气概容貌雄伟,太祖喜欢他。提拔为太子中允,领受诏命为北海知军。许仲宣估量这个地方的山川地势、土地广袤可以立为州郡,于是画图上呈皇帝,就升任潍州知州。起初,议论设立牧马监,下令许仲宣出行视察各州,获得很多好地。跟随征伐并门,掌管出纳,四十多州的钱财和粮食全部能够调集。皇帝更加知道他能干。开宝四年,主管荆南转运事。等到征伐江南,又兼南面随军转运事,军队几十万,供应不缺。南唐平定,靠运输粮饷的功劳升任刑部郎中。受职入朝谢恩时,召他升殿奖励表彰,赐给绯色的官服。九年,下诏主管永兴军府事。太宗继位,许仲宣升为兵部郎中.乘坐驿马召赴朝廷,赐金紫。授官西川转运使,恰值西南夷入侵掠夺边境,许仲宣亲自到大度河,以叛逆和归顺的利害相告,以威力和福运宣示,夷人全部归服。适逢言事官说,江南用兵时,许仲宣吞没国家钱财,因此召回朝廷,下令御史台搜集全部财务会计簿查对,总共几年才完毕,许仲宣没有欺骗和隐瞒。改任广南转运使,正值征伐交州,其地炎热有瘴气,士卒死的达到十分之二三,大将孙全兴等人行军无纪律,许仲宣因此上奏朝廷,请求罢兵。不等朝廷答复,就把军队分驻各州,打开国库赏赐士卒,草拟文书告谕交州。交州就表示投降归附,派遣使臣献纳贡品。许仲宣又上疏待降罪,皇帝嘉奖了他。太平兴国八年,许仲宣任左谏议大夫。不久,召回,以本官暂时代理度支一职。许仲宣性情宽厚仁恕,倜傥而不约束白己的言行,有心计。当初,任济阴主簿时,县令与主簿轮流掌管县印。县令养宠妾,与妻室争宠,县令不能禁止。宠妾想陷害她的主人,私下盗取他的县印藏起来,封存的标记和原来一样,把它(印匣)交给许仲宣。第二天办理公事,打开印匣,则没有县印,于是逮捕县府的几个小吏以及县令、主簿的家人,投入监狱审问,果然在县令住房的烟囱中找到。县令听到这件事,仓皇失措,许仲宣处之安然.人们佩服他的器量。他曾经跟随征伐江南,都部署曹彬下令取来陶器几万件,给士兵做灯具。许仲宣预先料到准备好,按数交给他。他的才干就像这样。淳化元年,去世,享年六十一岁。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01054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朱昭字彦明,府谷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朱昭字彦明,府谷人。以效用进,累官秉义郎,浮湛班行,不自表异。宣和末,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金兵内侵,夏人乘虚尽取河外诸城镇。震威距府州三百里,最为孤绝。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34
  • 高中语文怎么学文言文

    高中语文怎么学文言文   高中语文怎么学文言文   一、学习文言文,首先要多读。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苏轼也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反复阅读是学习文言文的…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31
  • 唐代李白――《子夜吴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82…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50
  • 苏轼《临江仙》阅读答案

    临江仙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注】①东坡:在湖北黄…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41
  • 高考文言文的解词方法

    高考文言文的解词方法   文言解词法烂熟于心   高考专家认为,文言文的解词题一直是高考文言文考查的重头戏,高考文言文解词方法。我们如能将课本的基础文言文篇目烂熟于心,再适当向课外…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35
  • 文言文固定句式的

    文言文固定句式的   在文言文中,有些虚词与虚词配合,或者虚词与实词配合,中间或前后插入一定成分,组成固定搭配的形式,被称为固定句式。固定句式具有一定的整体意义,在阅读翻译时不要拆…

    古诗文 2022年11月20日
    4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