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知识点整理

《爱莲说》知识点整理

  《爱莲说》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下面是其知识点,欢迎阅读:

  生字

  予(yú) 濯(zhuó) 涟(lián) 亵(xiè) 鲜(xiǎn) 蕃(fán)

  作品断句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一词多义

  (1)鲜

  陶后鲜有闻(少)

  芳草鲜美(鲜艳)《桃花源记》

  (2)之

  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

  之出淤泥而不染(联词,无实际意义,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词类活用

  不蔓不枝(名词“蔓”“枝”用作动词“生蔓”“长枝”)

  香远益清 (形容词“远”用作动词“远播”)

  写作风格

  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其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衬托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之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谓高明之极。而且,文章以一个“爱”字贯通全文,使得文章结构严谨。

  题解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文体,大多是借事物或一种现象来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波澜起伏,篇幅一般长短不定,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它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以托物寓意,借物抒情。

  《爱莲说》是我国古代散文之精品。全文119字,结构严谨,笔意超越,言简意赅,情景交融,其采用“借影”笔法,以莲自喻,有着深邃的思想内容。值得知道的是,这篇选入教材的佳作是宋代哲人周敦颐于1063年(嘉佑八年)5月在虔州(今赣州)道判署内写作的。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01341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吴融《子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子规① 吴融 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②。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注:…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72
  • 初中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

    初中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38
  • 沁园春·丁巳重阳前

    朝代:清代 作者:纳兰性德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

    古诗文 2020年3月23日
    488
  • “韩邦奇,字汝节,朝邑人”阅读答案及翻译

    韩邦奇,字汝节,朝邑人。父绍宗,福建副使。邦奇登正德三年进士,除吏部主事,进员外部。六年冬,京师地震,上疏陈时政阙失。忤旨,不报。会给事中孙祯等劾臣人僚不职者,并及邦奇。吏部已议留…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41
  •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的诗意: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碧绿的江水向前。 [出自]     王湾&nbsp…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59
  • 刘颇偿瓮直文言文翻译|注释|启示

    文言文   渑池(1)道中,有车载瓦瓮,塞于隘路(2)。属(3)天寒,冰雪峻(4)滑,进退不得。日向暮(5),官私客旅群队,铃铎(6)数千,罗拥在后(7),无可奈何。有客刘颇者,扬…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39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