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若木鸡文言文翻译

呆若木鸡文言文翻译

  成语呆若木鸡形容一个人一个人有些痴傻发愣的样子,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呆若木鸡文言文翻译,欢迎参考阅读!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

  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骄而 恃气。”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响影。”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

  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 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 反走矣。” 《庄子·达生》

  注释

  [1] 呆若木鸡:呆:傻,发愣的样子。呆得像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2] 纪渻子:人名。姓纪,名渻,子是对其的尊称。

  [3] 斗鸡:是一种比赛,供人们娱乐。中国是世界上驯养斗鸡的古老国家之一。

  [4] 已:动词。停止。这里指训练完毕的意思。

  [5]方虚憍而恃气:正凭着一股血气而骄傲。方:正。骄,骄傲。恃:凭着,依靠。

  [6] 响影(yǐng):影 影子。响 声响。这句话是说鸡听到声响,看到影子就回应。

  [7] 疾视而盛气: 气势汹汹地看着对方。

  [8] 几:副词。可译为“几乎”、“差不多”。

  [9] 似:好像。

  [10] 德全:精神具备。全:备全。

  [11] 应:应战。

  [12] 反走:转身逃跑。

  【译文】

  纪渻先生替王养斗鸡,十天后王问:“鸡训练好了吗?”

  他说:“没有,正在凭一股血气而骄傲。”

  十天后王又问:“鸡训练好了吗?”他说:“没有,仍然对其他鸡啼叫和接近有反应。”

  十天后王又问:“鸡训练好了吗?”他说:“没有,仍然气势汹汹地看着对方。”

  十天后王又问:“鸡训练好了吗?”他说:“差不多了,现在即使其他鸡啼叫,也没有反应了。”

  看着它,好像木头鸡一样,精神全部收敛,别的鸡没有敢应战的,转身逃跑了。

  辨析

  这便是“呆若木鸡”的出处。

  庄子认为,呆若木鸡不是真呆,只是看着呆,其实可以斗,可以应战,可以吓退群鸡。

  活蹦乱跳、骄态毕露的鸡,不是最厉害的。

  目光凝聚、 纹丝不动、貌似木头的鸡,才是武林高手,根本不必出招,就令敌人望风而逃。木鸡不易得,养鸡人知道。武林高手难求,行走江湖的人也知道。“望之似木鸡”,这是斗鸡追求的境界。不是骄气,不是盛气,最终是一分 呆气。(黄明坚)

  要是形容一个人有些呆头呆脑、痴傻发愣的样子,人们往往会用“呆若木鸡”这个 贬义词。然而, 褒义词。

  “呆若木鸡”出自《庄子·达生篇》,原本是个寓言。故事讲的是:因为齐宣王爱好斗鸡,一个叫纪渻子的人,就专门为齐宣王训练斗鸡。过了十天,齐王王问纪渻子是否训练好了,纪渻子回答说还没有,这只鸡表面看起来气势汹汹的,其实没有什么底气。又过了十天,齐王再次询问,纪渻子说还不行,因为它一看到别的鸡的影子,马上就紧张起来,说明还有好斗的心理。

  又过了10天,齐王忍耐不住,再次去问,但还是不行,因为纪渻子认为这只鸡还有些目光炯炯,气势未消。这样又过10天,纪渻子终于说差不多了,它已经有些呆头呆脑、不动声色,看上去就像木头鸡一样,说明它已经进入完美的精神境界了。宣王就把这只鸡放进斗鸡场。别的鸡一看到这只“呆若木鸡”的斗鸡,掉头就逃。“呆若木鸡”不是真呆,只是看着呆,实际上却有很强的战斗力,貌似木头的斗鸡根本不必出击,就令其他的斗鸡望风而逃。可见,斗鸡的最高境界是“呆若木鸡”。

  庄子这则寓言很有趣,同时也表达了深刻的’哲理,让人不由得想到古人所说的“ 大智若愚”、“ 大巧若拙”、“ 大勇若怯”。在庄子看来,真正有大智慧的人表现出来的也许是愚钝,真正有高超技巧的人看起来却有些笨拙,真正勇敢的人往往被别人误解为胆怯。但是,如果真正处于非常境况时,这些人往往能够表现出非同寻常的能力。庄子通过这则寓言,也许是在阐明“相反的两极在某种高度便相互接近转化”的道理,这正是道家思想所特有的辩证思维。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01458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李白《古风(二十七)》阅读答案

    古 风(二十七) 李 白 燕赵有秀色,绮楼青云端。 眉目艳皎月,一笑倾城欢。 常恐碧草晚,坐泣秋风寒。 纤手怨玉琴,清晨起长叹, 焉得偶君子,共乘双飞鸾。 1.屈原《离骚》有诗云:…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64
  • 《大同》文言文翻译

    《大同》文言文翻译   大同是中国古代思想,指人类最终可达到的理想世界,代表着人类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小编收集了《大同》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39
  • 关于口技

    口技是民间的表演技艺,是杂技的一种。古代的口技实际上只是一种仿声艺术。表演者用口摹仿各种声音,能使听的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是我国文化艺术的宝贵遗产之一。这种技艺,清代属&ld…

    古诗文 2022年5月19日
    215
  • “李廌,字方叔,其先自郓徙华”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李廌传 李廌,字方叔,其先自郓徙华。廌六岁而孤,能自奋立,少长,以学问称乡里。 谒苏轼于黄州,贽文求知。轼谓其笔墨澜翻,有飞沙走石之势,拊其背曰:“子之才,万人敌也,抗…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75
  • 杜甫《清明二首其二》阅读答案及赏析

    清明二首(其二) 杜甫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①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②。 十年蹴鞠③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④,家人钻火用青枫。 秦城楼阁烟花…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46
  • 王沂孙《天香·咏龙涎香》

    王沂孙 龙涎香 孤峤蟠烟,层涛蜕月,骊宫夜采铅水。汛远槎风,梦深薇露,化作断魂心字。红瓷候火,还乍识、冰环玉指。一缕萦帘翠影,依稀海天云气。 几回殢娇半醉,剪春灯、夜寒花碎。更好故…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5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