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第一场雪,白白绵绵沸沸扬扬地下了一整夜,穿行在城市的街头,看着被楼群分割成小块的天,与身旁来往的行人摩肩接踵,你来不及细细品味这个城市的寒冷,就急急地朝办公室走去。
一到年关,空气里的那股年味就撩拨得人心痒痒的。”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这首歌在过年的时候,听着格外亲切。从年二十九直到正月十五,贴春联,逛商场,好吃的,好玩的,好聊的,赶着趟儿地让人乐不思上班,要不,谁还盼着放春节长假过年呢!
年关很忙,各单位都一样,而你却不是因为你的工作忙或慰问忙。一年都轻闲的资料室,年关需要接红包说谢谢的轮不上你,需要下基层慰问作关怀状的也轮不着你,你之所以急急地朝办公室赶,是因为你想趁领导还没到时,能用公家的电话打一个长途给老家。

现在,在你的脑海里真的有一个让你闹心的问题,那就是到哪里过年这个不算问题的问题。前几天,你和老婆商量,回老家过年,你刚把话提出来,老婆就一口反对。老婆撇撇嘴说,到你家过年?我倒无所谓,关键是天太冷,孩子去受不了。
你说,回家过年是一种氛围,家里过年好玩呀。家里小院里,一畦畦的青菜,一点农药都没有,绝对的绿色食品,保证儿子爱吃喜欢。
老婆说,到那个穷地方过年,过年吃不好不说,一点都不热闹,最怕的就是天天走亲戚。
你说,那里的好处你没有说到,那地方不通车,尾气污染绝对小于城市。
老婆又撇撇嘴,是呀,那地方发生汽车追尾事故的几率绝对接近于零。
说了半天,老婆只是一句话,要回去只能你自己回去过年。

没办法,你从背后狠狠地瞪着老婆长达一分半钟。
于是,你只好趁领导未上班的时间,偷偷给家里打电话,电话是打到邻居家的。一听你的声音,母亲的声音里就有了伤感。
母亲说,你要忙就别回来了,家里的事你别惦念。
你说,娘,您今年来这过年吧。
母亲没答,像是自言自语地说,你有三年没回来过年了。
放下电话,你无语。
于是,你选了一个星期五,向领导请了假,便坐上了早六点开往老家的客车,五个小时的路程再加上一个多小时的步行,你终于走进了自家那个虽不大但很亲切的小院。
母亲正在洗菜,见你回来,有点意外,说,怎么回来了?

你看着满头银霜的母亲,心有点酸酸的,说,我来接您去城里过年的。
母亲满脸的沧桑里蓄满柔情,笑着说,我给你做饭去。于是,你放下背包,就去烧火,这是小时候就养成的习惯。
乡村的锅,青砖垒就的锅台,常常被秫秸、豆秸、木柴火熏得黑溜溜的。你把几个树枝折断,塞进锅底,又用一把麦秸引燃。一股白烟从锅下袅袅升起,灶屋里很快就弥漫开了一股呛人的烟味。母亲把手擀面下进锅里,又打了四个鸡蛋。家里招待来客,通常就是这样的饭。
饭后,你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父亲去世得早,母亲一人拉扯着你和姐姐,像一个男人一样地辛苦着,操劳着,努力着……
你说,妈,到城里去过年吧,城里比农村过年热闹。接着又说,城里过年热闹得很,晚上到处是灯火辉煌,整夜的路灯都不灭;白天人更多,哪个商场都是人碰人,货物也齐全。

母亲很有兴趣地看着你,说,农村也不错,年三十晚上十二点刚过,迎财神的就起床了;洗洗脸刷刷牙,磕头作揖,上香点蜡,敬完天地君亲师,就开始放炮,整个村子炮竹响个不停;天一亮,拜年的说话的,一拨一拨地走来走去,也热闹得很。
你说,我知道,我知道。城市有城市过年的方式,农村有农村过年的方式,就像白菜萝卜,虽然都是青菜,但各有各的味。农村过年最看重的是两样:蜡烛和鞭炮。
家庭再困难的,也不用平时点过的蜡烛,有钱人家的蜡烛总是大大的粗粗的,三声开门炮,声震方圆,然后是长达十几甚至几十分钟的响鞭。主人站在旁边,神气地听着炮声,孩子们高声喊着哪家“落得多”……

母亲说这话时,每一条皱纹里都溢着笑,说,要不今年你带冬冬回来?让他来感受感受农村的年味,他一定会很高兴的;农村的小孩子,大年三十晚上哪有睡觉的,都是一会东院跑西院,一会西院跑东院的,可热闹啦。
你笑着说,我回去说说看,看他愿不愿意来。说这话时自己都感到底气不足。
母亲望着你,眼睛里明显有一种渴盼,”今年你们真的不回来过年?”
你无语,回来的目的本来是想接母亲到城市过年的,没想母亲反劝你带孩子回乡村过年。
冬夜的乡村,宁静而安详,乡人不像夏秋时节那样喜欢串门聊天了,凛冽的寒风早早地催人归家。冬夜是最寂静的,一切都朦胧在那张无边的夜幕中,偶尔才能听到几声被惊扰的狗吠声,让人难以入眠……
第二天收拾好行李,你对母亲说,我回去了。母亲坚持要把你送到车站。
到村口时,你说,娘您回去吧。
母亲说,在家也没有事,出来走走也好。母亲又说,有空就回家看看,我这越老越没出息了,心里整天就念叨你们。
========================
========================
张春玉: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文学院首届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供职于安徽雷鸣科化公司。先后在中国煤炭报、安徽工人日报、《当代矿工》《安徽文学》《阳光》《清明》等发表各类文学作品50多万字,作品多次在省市获奖并入选《安徽小小说五十家》《散文荟萃》等文集。2014年,小说《根扎深处》荣获“古井杯”安徽省第二届小说大赛淮河小说大奖。2012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个人小说集《根扎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