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八点,
一家三口去看了场电影《匆匆那年》,
久违的学生时代又回放眼前。
那教室那黑板,
仿佛并没走远。
书包傻傻地斜挎在腰间,
为了省时最爱的长辫,
不得不剪。
寒风呼呼刮痛了青春的脸,
而匆匆的脚步却丝毫没慢没减。
课桌上的书本差点遮住了讲台的视线,
旁边还堆着大大小小的字典词典。
数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都在放电,
老师不厌其烦讲解着一个个的知识点,
全塞进了五彩缤纷的书笺。
晚自习总有做不完的试卷,
各种各样的题型老师说多见多练,
要争先莫等闲。
右手的中指结出了厚厚的茧,
匆忙的笔尖催促着书本在快速的翻篇。
子乎者也已焉哉念了不知多少遍,
前面戴眼镜的小个子擅长的是正切余弦,
英语成绩要数最后一排腼腆的雪莲,
同桌的男生划了一根歪歪扭扭的三八线,
悄悄观察着教室里的苦辣和酸甜。
回首从前,
各奔东西的同学很难再见上一面,
当年的豪言壮语不知道实现了几件。
拾起操场边熟悉的梧桐叶片,
依稀记得拍毕业照的那天,
我们相约二十年后要重返校园。
再听听上课铃声和那些歌曲的经典,
看一看升旗台还有老师们的教鞭,
与原来相比变化到底明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