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中唐著名诗人,擅长边塞诗,擅长七言绝句。唐朝公认七绝写得最好的诗人有6位,分别是盛唐的李白、王昌龄,中唐的刘禹锡、李益和晚唐的杜牧、李商隐,能和这些大咖相提并论,可见李益七绝水平之高。
那李益水平最高的8首诗是哪些?里面有几首七绝?本文即将揭晓谜底,对李益的诗进行解读和排名,目的是分享好诗给大家欣赏。

第8名 《从军北征》
天山雪后海风寒,
横笛偏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
一时回首月中看。
这首诗很具有代表性,既是一首边塞诗,又是一首七言绝句,均是李益最擅长的。
这是一首边关思乡诗,写于李益随朔方节度使崔宁巡视边疆时。此诗描绘出一个壮阔又悲凉的行军场景,通过在哀怨的笛声中,万人回首望月这一典型场景,展示出征人的思乡之情。
此诗情感真挚,悲壮中见凄苦,哀怨中显无奈,只用一个场景就将征人的心理刻画得栩栩如生,彰显出诗人的功力,很具有艺术特色。

第7名 《汴河曲》
汴水东流无限春,
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
风起杨花愁杀人。
这是一首怀古七言绝句,描写汴河周边的景色,将汴水春色与隋宫成尘形成对照,引出作者的吊古伤今之情,饱含历史沧桑之感。
这首诗借古喻今,通过隋朝兴亡之感寓唐代盛衰之忧,委婉曲折,感情深沉,意境深远,寓意深刻。

第6名 《江南曲》
嫁得瞿塘贾,
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
嫁与弄潮儿。
这是以古乐府曲名写的一首五言绝句,通过白描手法写出丈夫常年在外经商妇人的闺怨之情,是一首短小精悍的闺怨诗。
此诗通过潮有信而夫无信这一对比,别具匠心地写出闺中少妇由盼生怨、由怨而悔的内心活动,深刻地展示她的苦闷和怨恨心情,读来令人生怜。

第5名 《写情》
水纹珍簟思悠悠,
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
任他明月下西楼。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可能跟李益早年的恋人霍小玉有关。此诗以景代情,情景交融,栩栩如生地写出约会对象不至,主人公望穿秋水,继而失望、无奈甚至绝望的心情。
全诗语言优美凝练,含蓄慰藉,用情真挚、缠绵,在众多写情诗中别具一格,历来为世人所传诵。

第4名 《塞下曲》
伏波惟愿裹尸还,
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
仍留一箭射天山。
这首七言绝句是一首很典型的边塞诗,此诗前面夸赞东汉两个名将马援和班超,后面表示灭敌及长期卫边的决心。
这首诗恢宏大气,通过历史名将的故事,讴歌将士们激昂慷慨、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全诗基调激昂,音节嘹亮,是一首充满雄壮、豪迈之气的边塞英雄诗篇。

第3名 《春夜闻笛》
寒山吹笛唤春归,
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
不待天明尽北飞。
这首诗也是一首七言绝句,写于李益谪迁江淮之时。
初春时分,作者听到遥远的寒山传来的笛声,想到大地即将回春,万物复苏,衡阳落雁也迫不及待地飞过洞庭湖,飞向故乡。但自己呢?依然浪迹他乡,不知何日才能归乡,不禁唉声叹气不已。
这首诗有景有情,情景俱佳,诗人通过人雁之对比,写出不能归乡的哀伤之情,全诗基调幽怨,寓意深远,诗意悠扬。

第2名 《喜见外弟又言别》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初惊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描写作者与表弟在兵荒马乱中不期而遇,而又匆匆离别的伤感场面。体现真挚的亲情,抒发人生聚散离合无定的感慨,从侧面反映出战乱带给人们的极大痛苦。
全诗用凝练的语言,生动的细节,典型的场景,层次分明地写出社会动乱中人生聚散的独特一幕,具有“诗史”特性。尤其尾联“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以景结情,诗意更浓。

第1名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这是一首写边关战士思乡之情的七绝,我们知道写这种题材是李益的拿手好戏。
此诗想象力丰富,夸张得体。静静的春夜,芦管声伴随着春风飘荡在整个受降城的上空,奏的是什么曲子?可能是送别名曲《折杨柳》,听到这首曲子,戍边将士们怎能不思乡?
这首诗是思乡名作,用语自然,蕴藉含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写出征人眼前之景、心中之情,思乡之情融入字里行间,感人肺腑,耐人寻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