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注释
①“寂寞”二句:此系对韦庄调寄《应天长》二词中有关语句的隐括和新变。

②人何处:所思念的人在哪里?此处的“人”,当与《凤凰台上忆吹箫》的“武陵人”及《满庭芳》的“无人到”中的二“人”字同意,皆喻指作者的丈夫赵明诚。

③“连天”二句:化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之句意,以表达亟待良人归来之望。

赏析
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全词情词并胜,神韵悠然,层层深入揭示了抒情女主人公心中无限愁情。

首先词人将“一寸”柔肠与“千缕”愁思相提并论,使人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仿佛她愁肠欲断,再也承受不住。“惜春”两句,不复直言其愁,却“惜春春去”的矛盾中展现女子的心理活动。淅沥的雨声催逼着落红,也催逼着春天归去的脚步。唯一能给深闺女子一点慰藉的春花也凋落了,那催花的雨滴只留下几声空洞的回响。惜春,惜花,也正是惜青春、惜年华的写照。

下片写凭阑远望。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倚阑”表示人物心情悒郁无聊。这里词人“倚”这个动词后面缀以“遍”字,活画出一深闺女子百无聊赖的烦闷苦恼。下句中又以“只是”与“倚遍”相呼应,衬托出因愁苦而造成的“无情绪”,这就有力地表现了愁情深重,无法排解。

结尾处,遥问“人何处”,点明凭阑远望的目的,同时也暗示了“柔肠一寸愁千缕”、“yG是无情绪”的根本原因。这里,词人巧妙地安排了一个有问无答的布局,却转笔追随着女子的视线去描绘那望不到尽头的萋萋芳草,正顺着良人归来时所必经的道路蔓延开去,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边。然而望到尽头,唯见“连天芳草”,不见良人踪影。

这首词上片写伤春之情,下片写伤别之情。伤春、伤别,融为柔肠寸断的千缕浓愁。刻画出一个爱情专注执着、情感真挚细腻的深闺思妇的形象。写出了让人肝肠寸断的千缕浓愁:寂寞愁、伤春愁,伤别愁以及盼归愁。结尾“望断”二字写尽盼归不能的愁苦,此时感情已积聚至最高峰,全词达到高潮。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1134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高考文言文翻译经典十二法则

    高考文言文翻译经典十二法则   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增加了直接翻译题,这既能考查学生对实词、虚词、不同的句式、古代文化常识、句子间语意关系的领会,又能考查考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这比以往…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48
  • 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朝代:清代 作者:顾太清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万点猩红将吐萼,嫣然回出凡尘。移来古寺种朱门。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细干柔条才数尺,千寻起自微因。绿云蔽日树输囷。成阴结子后,记取…

    古诗文 2020年3月10日
    857
  • 卢挚――【南吕】金字经

      【南吕】金字经   元代:卢挚   嵩南秋晚   谢公东山卧,有时携妓游,老我嵩南画满楼。楼外头,乱峰云锦秋。谁为寿,绿鬟双玉舟。   宿邯郸驿   梦中邯郸道,又来走这遭,须…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59
  • 蹇材望伪态

    朝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蹇材望,蜀人,为湖州倅。北兵之将至也,蹇毅然自誓必死,乃作大锡牌,镌其上曰:“大宋忠臣蹇材望。”且以银二笏凿窍,并书其上曰:“有人获吾…

    古诗文 2020年3月3日
    571
  • 《百家姓都》文言文

    《百家姓都》文言文   历史来源   1、出自姬姓,源于春秋时的郑国,以祖字为氏。据《姓苑》载,春秋初年,郑国有一个公族大夫公子阕,字子都。他是当时闻名全国的美男子,而且他性格勇猛…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33
  • 赠渔父(杜牧)原文翻译赏析

      赠渔父(杜牧)   这首诗借超然于尘世之外的渔父形象,讽喻现实社会尽是浑浑噩噩、追逐名利之徒,由此反衬“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者的难得和可贵,渴望洞察社会现…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22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