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2005年出生后的孩子来说,感觉不到春节年味的消失,而现有的春节,已经成为他们印象里的应该这样的春节,而对于60-90年代的人来说,因为在经历春节年味逐渐在消失,所以视频照片影视里的年,只能成为回味的记忆。

中国传统春节的年味怎么就慢慢消失了呢?
1、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有人说是禁放烟花炮竹,认同但不全面,我经历过北京从可以放鞭炮到限制放鞭炮,也经历过农村的的春节,到现在为止依然是可以放鞭炮的。但是即使可以燃放烟花爆竹,但是依然年味在逐渐消失。
2、农村房屋变革。
原来的农村,我小时候印象里,一个大村子,家家户户挨着,邻里间很近,因为房屋近,大家都熟悉的很,几口人大人小孩老人都知道了解。
现在很多地方农村都在马路边上,自己的耕地上建起了两层楼,原本宅基地基本空了,剩下的是断壁残垣,没有人气,唯一去到老村地址的,可能就是祠堂了,逢年过节祭祖会热闹点。

因为都搬出去了,有的去县城买房子住了,有的外出其他城市定居了,所以过年,就只有祭祖的年三十下午和大年初一早上,很热闹。
其他时间感受不到,因为邻里距离远了,物理距离远了,心的距离自然也远了。
这种距离随着时间的继续推移,最终会形同陌路,老一辈可能还记得清谁家的人,小一辈因为平时就不怎么见面,过年见面也是寒暄,慢慢的就不认识了。
至少农村,年味也将慢慢消失。
3、人口结构变化。
随着交通便利,信息发达,市场机会多,人口变化也随之变化。
之前是中青年外出务工,赚钱后回老家,有钱了就盖房子,改善生活。
现在是中青年的下一代外出读书,然后留在城市里工作,最后买房子结婚生子。
春节里或许会回去,但是有一天,在农村的父母离去后,他们还会回去吗?其实,根随着父母远去,将会改变。

不论城市还是农村,春节的热闹,那满满的年味,是人与人之间的探亲访友,人口结构变化,导致人们朋友越来越少,原来是一个村的人都熟悉是邻里之间,现在也是邻里之间,是一个小区业主的邻里关系。
有人说这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是农村的进步,城市不让燃放烟花爆竹是环保。
时代需要发展,科技需要进步,但是和传统文化没有矛盾。地球是世界的,我们都在一个大环境,别人没有春节这样的年味,没有燃放烟花爆竹的习惯,然后告诉我们这样不环保,你就当真了。
一句要跟国际接轨,其实没弄明白接的是什么。在别人没有传统文化,在拼命制造传统文化的时候,我们众多传统的东西,在丢弃。
什么是发达的城市,不是非要把老房子推倒,全部盖起高楼大厦才能证明自己城市发达,这其实是文化的不自信。
希望我们的春节,是一个热闹的春节,是一个充满亲朋好友一起欢聚的春节,是一个探亲访友分享快乐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