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赏析
这两首小诗在百花竞丽的唐代诗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却流传极广,妇孺皆知,不断地被人们所吟诵、品味,其中不是没有原因的。
首先,这两首诗所抒写的内容是人们经常接触到的最熟悉的事情。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许多熟视无睹的情况,如果一旦有人加以点拨,或道明实质,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种道理,就会觉得很醒目,很清楚,从而加深了认识。这两首小诗所以有生命力,就有这一方面的道理。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春种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人人习见,众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难于像诗人那样去联系社会、阶级而思考一些问题。诗人却想到了,他从“四海无闲田”的大丰收景象里看到“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这一点拨就异常惊人醒目,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盘中餐”,这原是人们天天接触,顿顿必食的,然而并没有谁想到把这粒粒粮食和农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联系在一起。诗人敏锐地观察到了,并凝聚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这就给人们以启迪,引人去思索其中的道理,从而使那些不知珍惜粮食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
其次,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象第一首的前三句,从总体意义来说都是采用了鲜明的形象概括了农民在广大田野里春种秋收等繁重劳动的辛苦。这些辛苦并换来了大量的粮食,该说是可以生活下去的,但最后一句却凌空一转,来了个“农夫犹饿死”的事实。这样,前后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发读者从对比中去思考问题,得出结论,如此就比作者直接把观点告诉读者要深刻有力得多。再如第二首,作者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所以诗人最后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说服力。尤其是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体微察细,形象而贴切。
最后,诗的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朗朗上口,容易背诵,也是这两首小诗长期在人民中流传的原因。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1306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回乡偶书·离别家乡岁月多》原文及译文赏析

      《回乡偶书·离别家乡岁月多》作者是唐朝文学家贺知章。其全文古诗如下: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翻译】   离别家乡已很…

    古诗文 2022年11月10日
    94
  • “莺入新年语,花开满故枝。”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莺入新年语,花开满故枝。”这两句是说,巴地春光,依然无恙,新年莺唱新歌,花在故枝上与往年一般怒放。写景寓情,言巴地春光依旧,但恨长安被侵,援军不赴,皇上避…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54
  • 谢曾子开原文及翻译

      原文   谢曾子开①书秦   观史院学士阁下,某不肖,窃伏下风之日久矣,顾受性鄙陋,又学习迂阔,凡所辛苦而仅有之者,率不与世合。以故分甘委弃,不敢辄款于缙绅之门。比者,不意阁下…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42
  • 《慎终如始》阅读答案及翻译–2016年中考文言文

    慎终如始 臣观自古帝王受图定鼎①皆欲传之万代,贻厥孙谋②。 故其垂拱岩廊③,布政天下。其语道也,必先口口而抑浮华;其论人也,必贵口口而鄙邪佞;言制度也,则绝奢靡而崇口口;谈物产也,…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35
  • 朝中措·襄阳古道灞陵桥

    朝代:宋代 作者:完颜璹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襄阳古道灞陵桥,诗兴与秋高。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雄豪。霜清玉塞,云飞陇首,风落江皋。梦到凤凰台上,山围故国周遭。

    古诗文 2020年3月7日
    632
  • 五十步笑百步

      【文言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4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