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白云生处: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5.斜:此字读xiá,为伸向的意思。
6.坐:因为。

译文
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
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
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深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1306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明史·徐达传》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徐达,字.天德,濠人,世业农。达少有大志,长身高颧,刚毅武勇。太祖之为郭子兴部帅也,达时年二十二,往从之,一见语合。及太祖南略定远,帅二十四人往,达首与焉。寻从破元兵于滁州涧从取和…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43
  • 汪若海字东叟未冠游京师原文及译文赏析

      汪若海,字东叟。未冠,游京师。会金人侵扰,朝廷下诏求知兵者。若海应诏,立刻文成。时已割河北地。若海谓:“河北,国家重地,当用以揽天下之权,不可怯懦以自守,闭关养敌,坐受其毙。”…

    古诗文 2022年11月8日
    50
  • 古风·登高望四海古诗翻译赏析

      《古风·登高望四海》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全文如下: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辉,浮云无定端。 …

    古诗文 2022年11月10日
    56
  • 寓居吴兴原文及翻译

      寓居吴兴   宋代:曾几   相对真成泣楚囚,遂无末策到神州。   但知绕树如飞鹊,不解营巢似拙鸠。   江北江南犹断绝,秋风秋雨敢淹留?   低回又作荆州梦,落日孤云始欲愁。…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39
  • 《史记·蔡泽传》原文与翻译

      原文:   蔡泽者,燕人也,游学干诸侯小大甚众,不遇。去之赵,见逐。之韩、魏,遇夺釜鬲①于途,蔡泽乃西入秦。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曰:“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34
  •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全词翻译赏析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译文】 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 【出自】 南宋 蒋捷 《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11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