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
(1)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锤,锤打。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

译文
(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1308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苏辙《东轩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东轩记 宋·苏辙 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泛溢,蔑南市,登北岸,败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漘①,水患尤甚。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99
  • 六一儿童节诗歌

      时光,就是一个智者。它,默默无言,却始终是流淌的,只有用心的人才可感知;它,从不会为谁停下脚步,只有用心人才能追逐;它,有情又无情,只有用心的人才聆听。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

    古诗文 2022年11月4日
    39
  • 文言文阅读教学应强化语言积累议论文

    文言文阅读教学应强化语言积累议论文   先来看杂志上的一则言论:   我们的后辈可能不再会用恻隐之心,不懂虽千万人吾往矣,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看你可怜、老子跟你拼了、…

    古诗文 2022年11月28日
    47
  •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93
  • 肃王与沈元用

      《肃王与沈元用》选自的《老学庵笔记》。   【文言文】   肃王[1]与沈元用[2]同使[3]虏[4],馆于燕山愍忠寺。暇[5]日无聊,同行寺中,偶有一唐人碑,辞甚偶俪[6],…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120
  • 高一《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一《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3.秦伯说(同“悦”)   4.失…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3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