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异思迁,欲求长进难矣!
二)、事到手切莫急,便要缓缓想!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处天下事,只消得安详二字,兵贵神速,也需从此二字做出!然安详非迟缓之谓也,从容详审,养奋发于定之中耳!
三)、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
四)、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五)、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六)、有理义以养其心,则虽老而神明不衰!苟为不然,则昏于豢养,败于戕贼,未老而志衰矣!励志之士,可不戒诸!
七)、君子不可以不忍也,忍欲则不屈于物,忍剧则不扰于事,忍挠则不折于势,忍穷则不苟于进,故曰,必有忍乃有济!
八)、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九)、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一零)、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见异思迁!
一一)、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则善矣!
一二)、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一三)、治学之法:"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一四)、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一五)、才智英敏者,宜加浑厚学问!
一六)、独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高义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虑也!
一七)、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一八)、食能止饥,饮能止渴,畏能止祸,足能止贪!
一九)、凡将举事,必先平意清神,清神意平,物乃可正!
二零)、君子所性,虽破万卷不加焉,虽一字不识无损焉!
二一)、倚富者贫,倚贵者贱,倚强者弱,倚巧者拙!倚仁义不贫不贱不弱不拙!
二二)、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律己则寡过,绳人则寡和!寡合则非涉世之道!故君子责己,小人责人!德有余而为不足者谦,财有余而为不足者鄙!
二三)、今日所说之话,明日无因小利害而变!
二四)、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着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二五)、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二六)、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二七)、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精,缓处则得其当!
二八)、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二九)、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三零)、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
三一)、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机;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三二)、好誉者,常谤人;市恩者,常夺人!其倾危一也!
三三)、遇棘手之际,需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三四)、银钱则量力资助,办事则竭力经营!
三五)、遇忧患横逆之来,当稍忍以待其定!
三六)、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三七)、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三八)、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三九)、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人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今之人惟恐精明不至,所以为愚也!
四零)、爵禄可以荣其身,而不可以荣其心!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
四一)、轩冕而敬,伪也!匿就而爱,私也!
四二)、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
四三)、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四四)、凡家道所以持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
四五)、人生至愚是恶闻己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
四六)、吾不知所谓善,但使人感者即善也!吾不知所谓恶,但使人恨者即恶也!
四七)、三薄:幸灾乐祸,一薄德也;逆命亿数,二薄德也;臆断皂白,三薄德也!
四八)、知天地万物于一体,则能爱矣!
四九)、三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二乐也;勤劳而后憩息,三乐也!
五零)、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五一)、以举世皆可信者,终君子也!以举世皆可疑者,终小人也!
五二)、盖场屋之中,只有文丑而侥幸者,断无文佳而埋没者,此一定之理也!
五三)、悠悠疑忌之来,只堪付之一笑!
五四)、三寡: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
五五)、故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若专在胜人处求强,其能强到底与否尚未可知,即使终身强横安稳,亦君子所不屑道也!
五六)、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五七)、三致祥: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五八)、好饰者,作非之渐!偏听者,启争之端!
五九)、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
六零)、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
六一)、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饰己以要誉!所以古人临大节而不夺,今人见小利而易守!
六二)、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六三)、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益薄者!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益厚矣!
六四)、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二者修业之事!
六五)、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六六)、三忌:天道忌巧,天道忌盈,天道忌贰!
六七)、务虚名,不行驾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
六八)、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六九)、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为子孙做富贵计者,十败其九,为人做善方便者,其后受惠——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七零)、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七一)、为学四事:一曰看生书宜求速,不多读则太漏;一曰温旧书宜求熟,不背诵则易忘;一曰习字宜有恒,不闪写则如身之无衣,山之无木;一曰作文宜苦思,不善作则如人之哑不能言,马之跛不能行!
七二)、君子出则忠,入则孝,用则知,舍则愚!
七三)、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七四)、“人初做事,如鸡伏卵,不舍而生气渐充;如燕营巢,不息而结构渐牢;如滋培之木,不见其长,有时而大;如有本之泉,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七五)、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七六)、事事谨慎——三实:不说大话)、务虚名,不行驾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
七七)、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