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的这首诗千百年来,一直是除夕和春节的佳作,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也是王安石刚刚登上权利巅峰,准备变法,所以对于未来充满了期望,也通过这首诗传达了出来,这首诗里牵涉的春节元素,比如爆竹、屠苏酒、桃符也就是今天的春联,给我们展示了古人浓浓的年味儿。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孟浩然也算是田园诗人的代表了,一生未能如愿从政,但是对于老百姓的生活,还是非常关心,春节期间,万家灯火,诗人仍在关注农事,因为农业是人们生活的根本。

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唐】孟浩然
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诗人通过对往年春节团圆情景的描写,来表达此刻四处漂泊的苦楚。古代人们在除夕之夜也是非常享受团圆的,虽然在唐朝时期,元宵节也就是上元夜更受人们的重视,但是除夕之夜,万家团圆的日子,也值得人们珍惜。

除夜
【宋】陆游
守岁全家夜不眠,杯盘狼藉向灯前。
相看更觉光阴速,笑语逡巡即隔年。
守岁这一习俗由来已久,除夕一夜跨两年,家家户户都会在这一晚上,与家人一起享受团圆的快乐,虽然古代人们没有春晚,但是一家人一起吃着点心,聊着不着边际的开心事儿,一起聊到鸡鸣的那一刻,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诗人给我们展示了古代家庭守岁的画面。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这首诗也非常出名,是撰写春节的佳作,但是主要是写元宵节,而不是除夕的诗作,诗人通过去年元宵节和今年元宵节的对比,是借物思人,而且字里行间通俗易懂,饶有韵味。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在古代,特别是宋代之前,人们对于元宵节的重视远远高于除夕夜,上元节这一天,人们可以出门赏灯,可以一家人一起享受游玩的快乐,同时也可以一起猜灯谜。到处灯红酒绿,绚烂的灯火点缀着天际,连接着银河,把新年衬托的异常喜庆。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文天祥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生于南宋末年,此刻的他被羁押在元朝已经整整三年了,但是诗人不改其志,山河破碎风飘絮,他用一支笔写了此刻心里的痛,这首悲凉的除夜诗词,让我们不曾遗忘,曾经有那么一位爱国诗人,为了自己的国家只能在慢慢长夜里独守,喝不到屠苏酒,难熬的除夕深夜呀。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首诗相信很多人都熟悉,这里说的熟悉并不是说整首诗,而是两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同时,这首诗通过对除夕夜的描写,给我们展示了冬春交替的自然规律和画面,给我们一个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守岁
【宋】苏轼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读苏轼的诗,常常给我们以力量,而且苏轼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每一首诗都浅显易懂,而且能够在无形中给我们力量,比如这首《守岁》,诗意明白易懂,旨在勉励自己惜时如金。我们每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仅要珍惜时间,还要努力向上,才能不负此生。新年就要有开始的样子。努力应从今日始,不要让志向抱负付诸东流。

迎春
【清】叶燮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清代的诗人出名的虽然不多,但是也有那么几位诗人,文笔秀丽,给我们展示了清代时期的生活环境和情景。清朝大兴文字狱,让很多文人不能说话,不敢说话。这首诗就描写了清朝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春节第一天,大街上游人如织,车水马龙,人们个个喜气洋洋。春天的气息也荡漾在街头巷尾。
这首诗是描绘春节喜庆气氛的杰作。诗人叶燮抓住屋内户外的热闹盛况和人们内心的无限春意,三言两语写出了春节一 派新春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