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君子贵通天下之志,疾恶太严则伤公明之体。
二】)、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
三】)、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四】)、⾏事不可任⼼,说话不可任⼝。
五】)、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六】)、名节至大,不可妄交非类。
七】)、责过太直,使人惭恨,在我便是一过。
八】)、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
九】)、凡⼈做⼀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事,⾸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望那⼭。⼈⽽⽆恒,终⾝⼀⽆所成。
一零】)、唯天下之⾄诚能胜天下之⾄伪;唯天下之⾄拙能胜天下之⾄巧。
一一】)、无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一二】)、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一三】)、无论何事,均不能敏以图功。
一四】)、遇忧患横逆之来,当稍忍以待其定。
一五】)、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一六】)、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一七】)、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一八】)、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则善矣。
一九】)、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二零】)、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
二一】)、人只是怕当局,当局者之十,不足以旁观者之五。智臣以得失而昏也,胆气以得失而奋也。只没了得失心,则声气舒展,此心与旁观者一般,何事不济?
二二】)、多躁者必⽆沉毅之识,多畏者必⽆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慷慨之节,多⾔者必⽆质实之⼼,多勇者必⽆⽂学之雅。
二三】)、做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二四】)、君子多思不若养志,多言不若守静,多才不若蓄德。
二五】)、只要人肯立志,都可做得到。
二六】)、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二七】)、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二八】)、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着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二九】)、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息,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三零】)、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晚年经不得逆境。曾国藩⼈⽣三境说。
三一】)、凡事须逐日检点,一日姑待后来补救,则难矣。
三二】)、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三三】)、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馁也。
三四】)、凡权要人声势赫然时,我不可犯其锋,亦不可与之狎,敬而远之,全身全名之道也。
三五】)、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着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三六】)、处有事当无事,处大事当如小事。
三七】)、一个忍字,消了无穷祸患,一个足字,省了无限营求。
三八】)、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
三九】)、脚踏实地,不敢一毫欺人。
四零】)、君子称人之善而非誉也,折人之过而非毁也,毁其劝善而改过也。小人不然,善则忌之,过则扬之。
四一】)、悠悠疑忌之来,只堪付之一笑。
四二】)、君子所性,虽破万卷不加焉,虽一字不识无损焉。
四三】)、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四四】)、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四五】)、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四六】)、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益薄者。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益厚矣。
四七】)、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四八】)、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四九】)、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五零】)、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五一】)、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而过于保惜。
五二】)、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品格不会坏到哪去;一个品格好的人,一生的运气不会差到哪去。
五三】)、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五四】)、古之成大事者,多自克勤小物而来。
五五】)、事到手切莫急,便要缓缓想。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处天下事,只消得安详二字,兵贵神速,也需从此二字做出。然安详非迟缓之谓也,从容详审,养奋发于定之中耳。
五六】)、事涉刻薄者,即所持甚正,亦不可自我开端。
五七】)、盛世创业之英蛙,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五八】)、⽤功不求太勐,但求有恒。
五九】)、凡陈功立事,必以目所共见者为效。
六零】)、古人爱人之意多,今人恶人之意多。爱人,故人易于改过,而视我也常亲,我之教益易行。恶人,故人甘于自弃,而视我也常仇,我之言必不入。
六一】)、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为子孙做富贵计者,十败其九,为人做善方便者,其后受惠——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六二】)、古者英雄立事,必有基业。
六三】)、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
六四】)、夫知之而不用,与不如同;用之而不尽,与不用同。
六五】)、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第二要有识,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第三要有恒。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六六】)、人见其近,吾见其远,曰高明;人见其粗,吾见其细,曰精明。
六七】)、凡事须逐日检点一日姑待后来补救则难关。
六八】)、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六九】)、君子满腹天理,故以顺理为乐。小人满腹人欲,故以得欲为乐。欲无时可足,故乐不胜忧。
七零】)、忧时勿纵酒,怒时匆作札。
七一】)、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七二】)、遇棘手之际,需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七三】)、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七四】)、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七五】)、天可补,海可填,南⼭可移。⽇⽉既往,不可复追。
七六】)、⼀个喜欢读书的⼈,品格不会坏到哪去;⼀个品格好的⼈,⼀⽣的运⽓不会差到哪去。
七七】)、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晚年经不得逆境。曾国藩人生三境说。
七八】)、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七九】)、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八零】)、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