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腊月有时候是二十九天,有时候是三十天,不管是二十九天还是三十天,人们习惯上把都腊月最后一天称作大年三十,把这一天的晚上称作除夕。

这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日子。在过去数千年的传统活动中,人们围绕除旧布新,消灾祈福的中心思想,产生了许多民俗活动,有特殊的礼仪,也有一些特别的禁忌。
年三十儿,吃罢早饭,就要早早的给小孩子换上过年的新衣服,光鲜亮丽地出门,呼朋引伴,放着鞭炮串门儿逛街,一路火花带闪电,俗称“跑大年”。
大人们则要在上午完成贴春联、清扫院落的工作。春联要选择双日子贴,一般是腊月二十八或腊月三十。

大年三十的中午饭都很丰盛,但是一般不喝酒。因为下午和除夕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吃饭的时候,会留一点剩菜剩饭,俗称“隔年饭”,来年正月的时候再吃,意思是家有余粮。
午后,男人们要做两件事:第一要上坟给先人烧纸送钱,同时要准备点心和酒一类的素食进行祭奠。第二件事是挑水,要把家里的水缸挑满,因为正月初一忌讳挑水。女人们则要在入夜之前把屋子收拾干净,因为除夕夜是不能扫地的。

除夕从定更开始。过去把一晚上分成五更,定更就是刚进入一更的时候。人们会早早的点亮屋外的灯笼,还要把各个屋的灯都点着,开始守岁。
过去除夕守岁的禁忌很多,主要有以下一些:
一. 忌扫地。在入夜之前,屋里要打扫干净,除夕夜,即使地面再乱也不能扫,习惯上认为那样会“破财”。
二.不能往地上泼水,更不能往屋外泼水,这样做据说会冒犯神灵,导致破财生灾。
三.除夕夜不能大声喧哗,更不能在外面喊人的名字。如果听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时,不能答应。
四.守岁时,

无论大人小孩都要穿上新衣,如果没有新衣服,也要穿着得整洁干净。
五.除夕夜要供奉祖先的牌位或家谱。
六.守岁时不能说不吉利的话,不能打骂小孩,不能和人闹别扭。
七.凌晨时要点旺火“接神”。“接神”就是接灶神回家。过去接神要看黄历,看灶神什么时辰回来,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在午夜十二点进行。接神时会在院子里点一堆篝火,叫做旺火。人们围绕着旺火燃放炮竹,一时间火树银花,把辞旧迎新的仪式推向高潮。

八.接神以后,人们可以睡觉。但是,睡觉时不能熄灯,也不能脱衣服,要和衣而卧。
我小时候,不明白过年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禁忌和讲究,慢慢才明白,这其实也是一种文化。在辞旧迎新这样特别的日子,让人们从小知道对天地神明有所敬畏,不是很好的教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