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铭记历史,不忘初心
――再阅《红岩》有感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一百年的腥风血雨,一百年的顽强争斗,终于成就了今天这个富强的中国。借此良机,我再读了一遍《红岩》。
本书作者罗广斌先生和杨益言先生,都是“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生还后,他们根据在集中营的所见所闻创作出了这一部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小说。
该书以在集中营里的人和事为主线,与地下党组织运动和华蓥山革命根据地的武装斗争这两条支线相互交织,逐层递进,揭示了在反动派的统治地区和严密管控的集中营里,共产党人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以及反动派在濒临死亡之际垂死挣扎的丑态。作者在活动天地极为有限的监狱中将共产党人的斗争写得跌宕起伏。
书中描绘了一个又一个共产党人的形象:忠于党和人民的许云峰、掩护同志越狱的齐晓轩、忍辱负重,装疯卖傻多年的华子良、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小萝卜头宋振中以及妇孺皆知的江姐江雪琴。
我对书中的江姐印象极为深刻。书中一开始写江姐刚到重庆就看见她的丈夫彭松涛的头颅被挂在城门上悬首示众,她强忍住 悲痛欲绝的伤心马上投入到党的工作中去,体现了江姐高度的革命感、使命感。后来江姐被叛徒出卖,抓到了渣滓洞去,敌人对她进行了非人的折磨。但是肉体的摧残不会击溃用精神和信仰筑起来的铜墙铁壁,江姐至死也没有告诉敌人一个字。我看到了江姐的坚贞不屈,她坚信革命一定会胜利。即使身负重伤,她也不忘鼓励被捕的战友,让他们要坚强的活下去。
作为一名老党员,许云峰完成了从农民到党员再到英雄的蜕变。他被捕后仍然积极与党组织联络,组织同志们越狱,鼓励战友们要坚信革命一定会胜利。面对反动派他大义凛然,永不屈服,最后光荣赴死。他留给战友们最后的礼物,是一条用手指挖开的暗道。
这本书将共产党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正如书中所写的:我们坚信光明一定会到来!
【第2篇】
铭记那抹中国红
――再读《红岩》有感
红色华诞之年,党旗飘扬,在这个热血的周年,让我们以青年的身份,打开这本《红岩》,感受红色故事。
――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微笑……
灰蒙蒙的雾海里浸没这一座山城――重庆,动荡的1948年刚刚开始,在这军统,特务横行的城市里也还有着光明――中国共产党,他们秘密行动,一点一点地摧毁蒋家王超,江姐,就是这其中一位,江姐是政治上成熟的共产党员,她稳重精明沉着坚强,处处表现出纯洁的党性和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贞。在去川北的路上,她看到挂在城头的丈夫的头颅,顿时热泪盈眶,禁不住要痛苦出声,但她一想到当时的处境和新的战斗任务,很快就控制了悲痛的感情,更英勇地投入了新的战斗。更不能忘记在光明来临的前夕,敌人无耻的秘密屠杀,使小萝卜头和成岗分别,孩子在在临走前送给成岗一张画―黎明,当成岗笑着对小萝卜头说黎明应该有雾,但他那无邪的内心却毅然说出:“雾不好,什么都看不清楚,我不喜欢画它!”是啊,雾是光明来临前的障碍,最令人泪目的是在许云峰离开白公馆的时候,他直视对方,微微露笑,这笑是对光明的期盼,也是对蒋家王朝的嘲讽,一声“走,前面带路”这是共产党员的意志和视死如归的精神,令蒋家王朝胆寒的精神……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渣滓洞里的生活给了我以心灵上的冲击,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的刘思扬面对着特务的无耻和理想的道路,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后者,并说出“不,到你们灭亡的那一天为止”入狱后,酷热,缺水,饭食各种艰苦的环境都没有让他的思想动摇,反而更加振作起来,在龙光华牺牲后,渣滓洞的同志们向特务展开斗争,最终胜利,敌人是被武器逼迫的吗?不,他们是被共产党员的阶级友爱和坚强的意志所折服……
红岩精神就像一面鲜红的旗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为理想和信念奋勇向前,坚强不屈。无数个大义凛然的共产党员前赴后继,用生命和鲜血保卫党的尊严和机密,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正因为有了他们的流血和牺牲,才换来了共和国今天的繁荣昌盛和国泰民安!
正直东京奥运会期间,祝中国运动员夺得金牌,为祖国人民和党的百岁生日送上一份真挚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