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武汉日记》读后感800字

四月初《方方武汉日记》被译成多种语言在国外迅速出版,网络哗然一片,反对的声音大大地盖过了支持的声音。在看过几篇煽动性文章后我也不理智地站起了队。作为一名对祖国未来抱着美好希冀的青年,看到这些“危害”祖国的言论时我的内心是愤懑难平的。

正当我打算提笔下场加入骂战的时候发现,自己对《武汉日记》这本书了解尚浅,缺乏理论的“刀枪”。而网络上对作家方方的攻讦大多是指责其“失实”或只对作品中的只言片语进行“复读机”式的谩骂,缺乏实质性的内容。甚至脱离作品本身,进而上升到语言人身攻击。

回到作品本身,这是一本实实在在的日记,作者方方用简单的、口语化的语言在日记中记录了自己在疫情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想,她并不是客观的,仿佛带着某种目的写下这些文字。字里行间透露出对政府疫情防控不力的怨念和不满。

其实她本不该承受这些骂名,她错就错在了,在错误的时间(国内防疫战攻坚期),错误的地点(海外)出版了这本书。

反对她的声音大多都是强调民族利益、国家主权和个人权力统一的“左派”,当然也不乏企图从中分一杯羹的眼红的同行。

她错了吗?是的,她错了。她抱怨政府在防疫初显成效时,一面大张旗鼓彰显功绩和社会正能量,一面对人民和社会遭受的苦难避而不谈,三缄其口。

仿佛苦难就是这类作家赖以为生的笔墨,她讨厌社会欣欣向荣的声音,指责政府对社会不当言论的“一刀切”。美其名曰为“时代微尘下的普通人”发声,其实就是在以作家的身份明里暗里地抱怨社会,以泄私愤。

社会更需要的是纪实性的文字,而不是一句一个“我听说”“我朋友”,这和疫情期间漫天飞舞的谣言有何区别?

她完全错了吗?也并不是。的确,社会需要不同的声音。我想起了Bilibili的马前卒工作室,他们能说、也敢说出现时制度下社会的弊端,但他们的目的是希望国家能越来越好。而方方这种夹带着私欲和私愤的言论当然会受到批评。

只有保持对不同论述的警惕,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柴静《看见》

很多人反对方方是因为他们觉得《武汉日记》是“方方递向西方资本主义的刀剑”。其实大可不必过于偏激。就我长期以来混迹在外网的所见所闻而言,《方方日记》和外网上的排华的恶臭言论比起来实在是微不足道,中国的形象也不会就因为这本书就大受损害。

外国民粹主义对中国的恶意解读已然不可调和,过度愤怒只会让那些“恨国党”自以为是、沾沾自喜罢了。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26378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少年修养100题》读后感300字

    里我读了给我买的《少年修养100题》。下面我就和大家讲一下里面的故事。 “踢人不算本事”这个故事说的是有一个足球队在一场比赛中输了,他们不服气第二场一开始就踢人耍赖,通过这个故事我…

    读后感 2022年6月23日
    137
  • 读书之《夏洛的网》读后感800字

    读书之《夏洛的网》读后感800字心得感想范文: 当我拿起《夏洛的网》这本书时,脑子里不禁冒出了无数个小问号,夏洛是谁?“网”是无线网,还是捕鱼的渔网?夏洛和网又有什么关系……我就带…

    读后感 2023年2月9日
    30
  • 《父爱的世界》读后感400字

    世界上不仅有无私缠绵的,还有那种重如的,而也是一种无声无息的爱。 有这样一位特立独行的教授,年过花甲,但却充满童心,他学富五车,更理解孩子,他能说会道,又憨态可掬,这位教授是济阳师…

    读后感 2022年7月4日
    142
  • 《雷锋在1959》观后感400字

    【第1篇】 那天,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天,组织我们到电影院去看电影,电影的名字叫:《在1959》。在那天,我又懂得了人生的重要道理。 这部电影讲的是:雷锋去工厂工作,跟着他的师父学习…

    读后感 2022年6月19日
    172
  • 推荐一本好书《绿山墙的安妮》作文500字

    我要推荐的这本好书是《绿山墙的安妮》,至于我为什么要推荐它,读完文章你就知道了。 《绿山墙的安妮》的作者是来自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的露西?蒙哥马利,是一位富有地方色彩的浪漫派女作家。…

    读后感 2022年6月4日
    1.5K
  • 为了活着而活着——读余华的《活着》有感800字

    为了活着而活着——读余华的《活着》有感800字: 暑假,当我再次捧读余华老师的小说《活着》一书,从字里行间去捕捉文字背后的故事,去解读文中福贵多难的一生,再一次思索人生为什么而活着…

    读后感 2023年2月10日
    2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