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间道》读后感1000字

《无间道》读后感1000字:

“我以前没得选,现在我想做一个好人。”朋友多次提起这句话,似感慨,又似别的什么。在《追风筝的人》开头有这样一句话,那里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关于感情,关于正义,关于救赎,死去的人死去,活着的人将承受苦难,永无间断。

那个眼里闪着光芒的瘦弱少年,进入黑社会,打入警察内部成为一名卧底,他叫刘建民,这是他的选择,也许是因为年少,也许没得选,从此决定了他一生的道路。

事实是,这个选择做了坏人的人想做个好人,他说:“我以前没得选,现在我想做个好人。”这句话包含了一个意思,即现在他有选择的机会了。一个人应该也终将会为自己所做的一切付出相应的后果,承担一切是他得到救赎的唯一机会,可选择了隐瞒事实并且以销毁卧底警察身份信息的方式胁迫陈永仁帮他隐瞒事实接或间接的导致了这个警察的死亡。最后,他没有得到救赎!这个彻彻底底的卧底将用良心为他做过的事情付出代价,最后以死亡为终点湮没在历史的潮流里。

年少时光,我心里曾有个疑问。好人变坏,令人惋惜的同时,将接受无尽的指责,而坏人变好,令人欣喜,我们也不会吝惜赞美。一个无恶不作的人改邪归正就会得到原谅,似乎作为善的义务。善良的人,抵御各种诱惑,还有被道德绑架的风险。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做一个好人?

犹记得列夫?托尔斯泰在《复活》中讲到,一个人变好需要承受他变坏时数倍的痛苦。变坏是痛苦,因为无可奈何,因为对一些事情绝望,或者因为欲望出卖灵魂,无论是哪一种,无疑是痛苦的。而在变好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丑陋、不堪,进行灵魂洗礼,其中的痛苦我无法想象,却隐隐感到可怕。

那我们是不是干脆一直做个坏人算了?杀人放火,无恶不作,游戏人间,何等快活!然而人性中总是同时存在着善与恶,有一天你不得不面对自己,.或者正义的力量强迫你面对自己,才发现自己的人生有多荒芜,曾经的快乐有多虚妄。彻底恶是没有人性的,生而为人却从未感受世人简单的快乐多么不幸!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正如安东尼?伯吉斯在《发条橙》中所言,由于人在定义中被赋予了自由意志,可以由此来选择善恶。彻底善与彻底恶一样没有人性,重要的是道德选择权。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住着魔鬼,汹涌肆虐,要是你不小心做了错事,承担并且选择善良就是救赎。

幸运的是,我们都还拥有选择的机会,那就做一个好人吧!

陈永仁的身份在岁月中模糊,那个记录着他警察信息的文件成为他正义身份的唯一认可。《小王子》里的小王子以向飞行员要一只羊来证明自己的存在,那么我们应该是怎样的存在、又因为什么而存在呢?

生于世间,各有命运,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作者:元元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27796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读《童年》有感300字――悲惨的童年

    童年,每个人都有,不知道你的童年是怎么样的呢?我最近看了一本高尔基写的《童年》。这本书的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是悲惨的。   主人公阿廖沙三岁时,失去了。生活在外祖父家,外祖父很暴躁。…

    读后感 2022年7月10日
    120
  • 读《怪老头儿》有感600字

    当我拿起《怪老头儿》这本书时,我便想知道为什么叫他“怪老头儿”呢?他又怪在哪儿呢?在他身上会发生哪些有趣的故事呢?带着这些疑问,我迫不及待的打开了这本书,第一眼印入眼帘的就是一系列…

    读后感 2022年6月27日
    164
  • 《美丽的新世界》读后感600字

    《美丽的新世界》读后感600字: 《美丽的新世界》是我的老师李文宇先生在狱中服刑期间完成的作品。该书讲述了作者自小因意外右眼受伤失明,在欺负、打骂和侮辱中长大;之后入狱,在监狱服刑…

    读后感 2023年2月12日
    36
  • 读《基督教概论》有感1000字

    本书的名字是“概论”,既然是概论,作者主要是想介绍基督教给像我这样的门外汉,而他确实得偿所愿。虽然由于中西方的文化之差异以及个人见识之浅薄,我并未完全理解基督教之完全要义,但是通过…

    读后感 2022年7月14日
    119
  • 《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400字五年级

    【第1篇】 里,我阅读了一本《绿山墙的安妮》,这本能引起全世界少女兴趣的书让我深有感触。 生活在绿山墙农场的玛瑞拉和马歇兄妹,想从孤儿院领养一个小男孩帮忙做事。不料阴差阳错,孤儿院…

    读后感 2022年6月24日
    92
  • 随风的根

    想要得不到,想逃逃不掉。 ――题记 初读席慕容的这本书,我是无比讶异的。我在想,为何这本书取了这样一个名字呢?缥缈的前尘,黯淡的昨夜,还是平凡的此刻?我怀着疑问,开始了阅读。 轻轻…

    读后感 2022年7月18日
    10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