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1000字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1000字:

“东野圭吾的悬疑小说喜欢拷问人性,在小说的结尾,总是难以界定清晰谁对谁错,有点像《名侦探柯南》,杀人凶手总有不得已的苦衷,让人同情的苦衷。《十一字杀人》也不例外。”

注:以下内容有剧透,但应该不太影响阅读体验。

这段话同样适用于《虚无的十字架》,如果说有所区别的话,大概是在这本书里,杀人者看起来更“正当”一些,更让人同情一些:人生背负的责任和结果不同,选择就会不同。

起因在于日本的法律,日本法律是免除死刑的,在2017年-2018年沸沸扬扬的女留学生被杀案的审判中,杀人者最终被判20年有期徒刑,这在中国是难以想象的,自汉高祖约法三章以来,杀人者死,杀人偿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在日本却只是被判有期徒刑而已。

背后的逻辑,有点类似于《无间道》的核心思想,活着才是对犯人最大的惩罚,如果活着能改造好,那对于世间生命来说,善莫大焉,杀人者本身也是人。

很佛系,很让人难以接受,被杀者和被杀者的亲属又如何能相信天理昭昭,报应不爽呢?

在《虚无的十字架》中,讨论的就是这个问题,孩子被杀了,由于杀人犯忏悔了,就应该被饶恕吗?不甘于此的夫妻在孩子被杀后离婚了,离婚后的妻子,开始投入到反对日本废除死刑的运动中去,通过新闻和舆论去谴责杀人犯。

而妻子,被杀了。

杀人者是一个杀人犯的岳父,他的女儿被那个忏悔后的杀人犯所拯救,为了他女儿能够幸福的生活下去,他不能允许自己的女婿被揭露曾经是个杀人犯,于是他杀了推动舆论谴责杀人犯的人,并且认罪伏法。中国古话说,冤冤相报何时了。对于一个受害人来说,一命抵一命是对生命最尊重的方式了,.一旦生命开始被计算质量,穷人的生命质量无疑是最低的,在计算过程中,还存在大量的权力寻租空间,而对受害人亲属造成的伤害,不管施害者被处于怎样的惩罚,都是无法弥补的。

反对死刑的人,通常用“无法更好的弥补受害者”来提出新的解决(补偿)方案,譬如让施害者经济赔偿受害者,被害者在生前应该尽的孝道让施害者进行弥补等。再用一些数据,比如在施害者被判死刑之后,受害者的亲属并没有过得更好,而施害者本可以、有义务去弥补这些,所以放过了施害者一条生路,让他活着赎罪。

被害者似乎只是完成被害者亲属余生的工具,逝者已矣。

当需要面对这种选择的时候,本身就已经是悲剧了,所以不要让悲剧进行下去,1个命案毁了2个家庭吗?

虚无的十字架之上,我们背负的崇高道德究竟是什么呢?作者:游人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27798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蚀》读后感_800字

    《蚀》读后感800字 幻灭,动摇,追求,三个故事。幻灭。静女士工作爱情生活中由希望到幻灭,再从幻灭燃起新的希望,再迎来更致命的幻灭,一次又一次周而复始,看到的是一个激情不灭女子,却…

    读后感 2022年9月15日
    220
  • 观《董存瑞》有感400字

    【第1篇】 前一些日子,我看了一部关于战斗英雄的故事影片,影片的名字叫做《董存瑞》。《董存瑞》这部电影主要描述的是: 董存瑞和他的一位好想参军,可是因为他们年龄小,不符合参军的条件…

    读后感 2022年6月19日
    104
  • 《第十一根红布条》读后感

    开始,我便迷上了曹文轩的小说。从《草房子》到《根鸟》,我一次次被书中的人物所感动。我最难以忘怀的,就是那在天空中徐徐飘扬的《第十一根红布条》。 这个故事十分感人,它讲述了孤僻、古怪…

    读后感 2022年6月18日
    281
  • 《红色之旅》读后感600字

    读一本好书――《红色之旅》 2021年是一个意义非凡的一年,因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为了加强少先队员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少先队员爱党爱国的红色情怀,我决定在我…

    读后感 2022年6月4日
    158
  • 读《小火鸡和老母狗》有感400字

    我读了《和乌鸦做邻居》一书中《小火鸡和老母狗》一篇文章,文章主要写了:作者家里养了一条狗叫花娘,都十三岁了,我还有一只小火鸡,非常小,刚生出来没多久,老火鸡就死了,便让花娘养着他,…

    读后感 2022年7月25日
    112
  • 《简爱》读后感450字

    【第1篇】 毛XX曾说过“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在期间我读了一本书《简・爱》,这本书使我感受颇深。 《简・爱》的作家是夏洛蒂・勃朗特的成名之作,内容大…

    读后感 2022年7月4日
    14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