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后感2000字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后感2000字!

未来会有新的秩序被重建吗?

我为什么要看一本有400多篇参考文献的关于世界政治的书呢?当时是因为疫情之下想更多了解世界未来的发展趋势,毕竟有人说也许会重塑世界秩序呢。这本书写于冷战结束之后,现在世界的发展证明有些说法是对的,当然也有很多是不对的,但争议很大,所以一直畅销吧。总体而言,还是从西方尤其是美国的视角看世界政治,所以当下的中国人看可能会有点不舒服(尤其是将中国和亚洲经济的崛起视为全球的威胁)。但不带立场的看,其脉络和结论倒是很清晰,总结一下作者的几个重要观点。

1、冷战之后,全球政治沿着文化线被重构。全球分为七个或八个文明,分别是西方文明(基督教,包括欧洲、美国)、中华文明(sinic,包括中国和东南亚以及其他地方华人群体的共同文化,以及越南和朝鲜的相关文化)、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东正教文明和拉丁美洲文明,可能存在非洲文明。并且宗教是界定文明的一个主要特征,但所谓的儒教是一种宗教吗?我觉得很多中国人应该不认同。

2、对西方文明扩张的反应。一些非西方文明在早期可能部分或者全部接受西方化,促进了现代化。后期促进了非西方化和本土文化复兴。社会层面上,现代化提高了社会的总体经济,因而对本土文化产生了文化自信(认同);个人层面上,现代化和城市化造成传统纽带和社会关系断裂,从而导致了需要从宗教中寻求答案的认同危机(有点怀疑)。

3、冷战之后,意识形态和超级大国关系确定的解梦让位于文化和文明确定的结盟,文化共性促进合作,文化差异教具分裂和冲突。这一点我觉得至少是值得商榷的。我记得以前有研究表明,完全不相关的两个群体其实反而不太会起冲突,容易起冲突的是有很多相似点但又有差异的群体,比如同一宗教的不同教派。也有人提出了同样的质疑,“大文化内部的认同冲突要远远多于大文化之间的认同冲突,而且亨廷顿将整个非洲称为一种文明,但事实上今日世界上大多数的冲突都发生在非洲内部”。中东也是伊斯兰教不同派别的冲突很多。提出了“断层线”的概念,即不同文明的交汇处,论证全球是沿着波斯尼亚、车臣、外高加索、中亚、克什米尔、中东、斯里兰卡、苏丹等文明断层线展开的,但还是不能解释伊斯兰教内部和非洲内部发生的冲突。

4、作者花了大量的篇幅讲伊斯兰教,我本身不是特别了解,不过也是有的认同有的不认同。首先关于人口的变化,这个可能是西方尤其是欧洲更关注的问题,欧洲日后会不会绿化?到2030年穆斯林的人口增长真的会慢下来吗?其次为什么涉及伊斯兰教的冲突那么多?真的因为他们本身就好战吗?还是说有其他的原因。作者提出种族、国家认同和宗教认同三个层面上,穆斯林是U型,即国家认同最低。我觉得造成这个问题至少一方面原因来自西方,奥斯曼帝国分裂之后,英法苏美瓜分中东地区,是真的地图上建国家呢,同一种族被分割或者不同种族强行划到一个国家的操作,不出问题才奇怪吧。另外的原因是不是因为伊斯兰文明缺少一个核心国家,可能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6、西方文明是不是普世文明?作者认为的西方文明是“自由、民主、个人主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宪政和私人财产”,还包括“新闻自由”等,他承认西方的影响在下降,西方文明在衰落,所以非西方社会慢慢找回自己的文化自信,不再接受西方这些美好的普世价值。可能一个文明发展到顶峰的时候,总觉得别人都该一样,这大概是为什么西方一直要输出自己的价值观了。这一点我觉得李世默在ted里面的演讲说的很好,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政治体制的话,那很boring。事实上,如今的新冠肺炎大爆发不就是一场绝佳的社会实验吗?

5、最终结论是:主要文明核心国卷入全球战争爆发的可能性很小,但不是不可能,文明间断层线战争会持续不断。世界秩序的重建需要遵循三个原则。读后感www.simayi.net避免原则,即核心国避免干涉其他文明的冲突;共同调解原则,核心国相互协商遏制和休止文明间的断层线战争;求同原则,即所有文明的人民都应当探寻并努力扩展与其他文明在价值观、惯例和习俗方面的共性。

7、其实我最关注的当然还是关于中国的论述。总体来说不是特别多,但足够能看出作者的态度。“中国作为东亚主导地位的地区大国的状况如果继续下去,将对美国的核心利益构成威胁,美国与中国冲突的潜在原因,是两国在东亚未来均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所以90年代还蛮凄惨的,幸好美国自己跑到中东去搅和了。”如果中国在21世纪能保持高速的经济增长,在邓小平以后的时代保持统一,不因争夺继承权的斗争而瘫痪,那么它可能回到传统的单极模式,以中国为中心形成权力等级。“所以中国威胁论是一直存在的,只要看看西方媒体的报道多数都是负面就能看出来。这一点倒是很有意思,有人说,如果中国一直生产衬衣袜子,那么美国也会很喜欢中国的,西方媒体很喜欢戈尔巴乔夫,时代杂志曾经也很喜欢蒋介石,相比中国西方媒体也更喜欢印度。

他还假定了一场2010年发生在中国和越南(同文明)之间的战争,最终美国介入,并波及全球,结果可能是互相核摧毁、双方都精疲力尽之后通过谈判而停战,或者俄罗斯和西方军队最终进入天安门广场(三个结局对中国都不是很乐观呢)。有意思的是他预测日本会跟中国站在一起,果然日本人本质慕强吗?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28219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大卫·科波菲尔(经典译林)(全集)》读后感_1100字

    《大卫·科波菲尔(经典译林)(全集)》读后感1100字 本书于2019年7月8日读完。读时被深深吸引,竟有看电影般的感觉,每一个人物都鲜明生动,每一个情节都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引人…

    读后感 2022年9月15日
    90
  • 《货币战争2:金权天下》读后感_700字

    《货币战争2:金权天下》读后感700字 我无从考证作者讲述的国际银行家们在国家金融市场和国际政治关系中纵横捭阖,挑动争议,左右、掌控战局中所起决定性作用的真实性,但我明明白白地感受…

    读后感 2022年9月2日
    104
  • 我认识的阿长——《阿长与山海经》读后感600字

    我认识的阿长——《阿长与山海经》读后感600字: 往事如风,每个人都在匆匆忙忙中结束了在大千世界中的一生。芸芸众生,我们渺如微尘,如清风划过树梢般逝去。但我知道,每一粒微尘都是独一…

    读后感 2023年2月8日
    36
  • 《两袖清风的于谦》读后感300字

    在中国古代,曾有过许多谦政的清官,最有名的,没过于包青天包拯。而明朝诗人于谦也是一位清官。 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茹、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

    读后感 2022年7月21日
    263
  • 我与地坛读后感600字六年级

    【第1篇】 坚持不懈,阳光终会照亮未来 ――《我与地坛》读后感 地坛,北京的一座古老的园林。看似毫无生气,却如史铁生一般,在岁月的沧桑中倔强地挺立,展现出无限生机。当年,史铁生双腿…

    读后感 2022年6月20日
    154
  • 读《爱的歌声唤醒“植物”》有感400字

    这本书主要向我们讲述了小女孩与的有关爱的故事。小女孩是一名小学的学生,她在工地做瓦工,是一家服装店的工人。可是有一天厄运降临在他们幸福的一家人身上,爸爸不幸遭遇车祸,变成了人,可能…

    读后感 2022年8月5日
    8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