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阅读术》读后感1000字

如何做到“一日一书”!

作者是一个书评家,需要大量阅读书籍并输出书评。而大量阅读的需要就是快速阅读,“现在,我大约每天读两本书,按照这个速度,每年能够阅读700本以上。坚持10年后,阅读量将累计达到7000本。这并非天方夜谭。”在读之前,确实觉得是天方夜谭,这样的速度真的可以记住书里的内容吗?

我读的书大多属于文学类小说,虽然看的速度不慢,但是也是属于细嚼慢咽的类型,一本书快的话一个星期,慢的话说夸张点,可能会拖半年。正如作者所说,一本书如果10天没有看完,基本就失去了意义。但是在信息爆炸,时间紧迫的时代里静下心来读一本书,并且把它读完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快速阅读法跟之前读书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流水式阅读:适用于非故事情节的书籍,贯穿全书的线索较少,相对独立的章节较多,无论选择从哪里开始阅读都能有所收获。

阅读从养成习惯开始

一、每天同一时间固定地点读书,最好是早上;

二、首选可以快速阅读的书籍;

三、计划每周阅读的书目,集中专注阅读一本书。“与其拖拖拉拉地读10天,不如全神贯注地读60分钟。”

光是看不是自己的,看+做=我的

使用呼吸式阅读:吸呼读写

快速阅读过程中,采用“一行采集”、“一行精华”、“一行评论”的记录模板,写下日期、书名、作者、摘抄、一行精华后,写下30-40字的感受体会。

定期盘点、回顾自己喜爱的书籍,也应成为好的阅读习惯中的一个环节。在回顾短评的时候,请思考以下问题:哪一类书籍比较容易引起自己的共鸣?读后感www.simayi.net哪一类意见主张是自己赞赏的?哪一类书籍是自己今后还想要阅读的?如此,看清了自己的阅读偏好,就容易明确后续阅读书籍的大致方向,确定自己的意向。

跳读:以小标题为单位,选择性跳过不必要的章节

实现快速阅读的技巧:1.细读目录;2.仅读开头结尾5行;3.确定关键词阅读;4.多种节奏阅读

实现多读的方法:

1.制定一周阅读计划,有了下一个预约之后,就能够有意识地去思考:为了在今天(这段时间内)把这本书读完,应该怎么读,以及用什么样的速度去读。“什么时候都能读”其实意味着“什么时候也读不了”

2.打破兴趣,增加喜欢的书籍,可选择他人喜欢的书籍阅读

3.不能快读的书籍可以与其他快读书籍并行阅读

4.书籍来源可自图书馆、二手书店、实体店

5.最好每隔三个月就整理一次书架。

今天使用指法快速阅读这本书,用时50分钟,不得不说是对自己的一次突破,快速阅读并不会抛弃书里的“知识点”,而是为了邂逅那20%的有用信息并输出,在阅读过程中,我也通过目录一边阅读一边摘录,对书中发的内容及时整理,也增加了我的吸收速度。回头也需要整理自己的书籍,确实存在买了之后不看的情况。书不在读的多少,而在输出的内容有多少。作者:蒋真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28270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读《踩出自己的脚印》有感300字

    有一次,爱因斯坦请教明可夫斯基,一个人究竟怎样才能在科学的领域上踩出自己闪光的足迹呢?确实一味地模仿就永远不可能会有新的突破,发展和进步就根本无从谈起。 确实,在科学的领域中,总会…

    读后感 2022年7月20日
    85
  • 读《小兔的花伞》有感400字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会使你获益匪浅,在今个里,我读了一篇让我敬佩的文章—《小兔的花伞》。 这篇文章价讲的是:某一天,小兔拿着花伞出去玩,突然下起了雨,于是小兔…

    读后感 2022年7月20日
    127
  • 《红岩》读后感200字

    《红岩》读后感200字 该书讲述了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的共产党员在渣滓洞和白公馆中,敌人为了得到口供,妄图用炎热、蚊虫、饥饿和干渴动摇革命者的意志,但…

    读后感 2023年2月7日
    15
  • 《培根随笔》读后感400字

    提起培根,人们自然会想起他的那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几百年来,这句话不知影响了多少人。那培根又什么著作值得一读呢?自然《培根随笔》当推首位。 手捧书坐于桌前,默默诵读,最喜欢那…

    读后感 2022年7月7日
    107
  • 「以色列:一个国家的诞生」读后感2000字(2)篇

    作者:十一点半 以色列的国歌《希望》里唱道:「只要心灵深处,尚存犹太人的希望,眺望东方的眼睛,注视着锡安山冈。我们还没有失去,两千年的希望,做一个自由的人,屹立在锡安山和耶路撒冷之…

    读后感 2022年9月5日
    68
  • 《母爱的羁绊》读后感600字

    “母亲不是保姆,母亲是那个要和你的内在有呼应并能用能量喂养你的情感的人。” 1、十八九岁的时候,我会想,如果妈妈不在了,我就离开家去很远的地方,我就不再按世俗的标准去生活,我就不用…

    读后感 2023年2月11日
    3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