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概说》读后感1000字

《中国古代建筑概说》读后感1000字:

读完大家小书系列中第一本和建筑相关的书籍,学术性非常强,读得有点一知半解,尤其是后半部分,篇章之间有重复的地方,但不影响对中国古代建筑的概况了解。

作者傅熹年生于1933年,为建筑历史学家和文物鉴定专家,尤其被书本中作者手绘图所折服,有重现梁思成自带印刷感手绘图之感,而且还有对已损坏建筑体想象还原的图纸,尤其宝贵,充分体现了作者深厚扎实的学术基础,着实让人敬佩。

整书共255页,分7章,分别为古代建筑概说、古代木结构建筑设计特点、古代都城规划研究、元明清三代都城北京城、明代北京宫殿庙坛等大建筑总体规划手法的特点、战国中山王陵园规制以及对建筑历史研究工作的认识。作为一个门外汉,吸引我的都是一些粗浅的概述,太专业的能看懂几分是几分,插图是停留时间最长的部分,可惜字太小了,看得颇为费劲。记录有印象的内容如下:

一、中国古代建筑活动大体分为五个阶段:新石器时代为萌芽期、夏商周为初步形成期、秦汉至南北朝为基本定型期、隋唐至金为成熟盛期、元明清为持续发展渐趋衰弱期。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以下三个特点体现在具体的实物上还需受等级制度约束):

1.以木结构为房屋的主要结构形式,主要形式为梁柱式(用得最广)、穿逗式(流行于华东、华南、西南)、密梁平顶式(流行于新疆、西藏、内蒙等地);木结构的重要特点为三段式外观(台基、屋身、屋顶),屋顶的屋面凹曲、屋角上翘,重要建筑使用斗拱,以间为单位、采用模数制的设计方法,室内空间灵活分隔,结构构件与装饰统一,油漆彩画;

2.中轴对称的院落式布局;

3.以方格网街道系统为主、按完整规划兴造的城市。

三、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类型:宫殿、坛庙、住宅、园林、城及城市公共建筑、商业建筑、宗教建筑、陵墓、桥梁。

四、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设计之构架主要分为殿堂型、厅堂型、余屋型,分别用于重要性和规模不同的房屋上。

五、建筑历史学的性质兼有工程技术性和社会性二重性,人类进行建筑活动的目的是为自己创造生活和工作的空间环境,受所在地自然和地理的影响及制约,还受特定社会条件的制约,文化传统和艺术要求也占有重要地位。

略读过此书,收获不少,对中国古代建筑有了个系统的框架认识,对书中去过提及不管是去过还是没去过的地名又有了新的理解,像文中提及北魏塔河南登封嵩岳寺、辽遗构山西朔州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苏州环秀山庄和留园、传统商铺杭州胡庆堂中药店、中唐建山西忻州五台县南禅寺等地又心生向往。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成就和独特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瑰宝。作者:珂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28449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读《生活的橄榄》有感600字

    读完《生活的橄榄》一文,文中“奉送橄榄的人,也会把自己的周身照得通亮,何乐而不为呢”这句话久久在我耳边回荡。 文中描述了一个乐观积极的人,他犹如一位天使,把美好给了周围的人。因为得…

    读后感 2022年7月12日
    89
  • 读《五只小狼》有感400字

    读《五只小狼》有感 我读了一本书《五只小狼》,这本书讲述了五只小狼的成长过程。母狼黄美人、母狗腊八给它们吃奶,“我”给它们吃肉,大家养了它们7个月,便想让它们自己生活了,希望它们能…

    读后感 2022年6月24日
    116
  • 幽静悲剧读后感

    这是一篇读后感幽静悲剧读后感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篇一:《幽静悲剧》读后感】 幽径中的幽静古藤在展示着他那独特的美,在向人倾诉着十年浩劫的悲剧,在向人讲述着…

    读后感 2022年10月23日
    71
  • 读《红娃》有感

    今天我读了一个小故事,名叫《红娃》。 这个故事讲了红军们在过雪山时发现了一位年轻的女人晕倒在雪地里,红军把她救回家后发现她的孩子也快要被饿死了,红军们把自己的粮食给了她们。为了报答…

    读后感 2022年7月24日
    111
  • 读《示儿》有感

    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示儿》。读完这首诗我感受到了真正的爱国情怀。 陆游在临死前明白了一个道理,"死去元知万事空",可他唯一遗憾的是但悲…

    读后感 2022年6月14日
    245
  • 爱丽丝梦游仙境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及感悟赏析

    爱丽丝梦游仙境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及感悟赏析: 感悟赏析:最近,我阅读了世界名著《爱丽丝梦游仙境》,这是一部儿童文学作品,读过之后,感触深刻,让我对故事情节的离奇感到震惊,同时也让…

    读后感 2023年2月16日
    3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