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向日葵地》读后感2000字

《遥远的向日葵地》读后感2000字:

李娟的文字细腻、朴实、清秀、明亮,有亲和力,有生命力。阅读《遥远的向日葵地》,感觉很亲近,很真切,很深沉。看完后,花了两天时间来回味,觉得需要这样消化一阵,才能品出其营养价值。

作者通过四十八篇生动而入境的短文,展现其一家人在乌伦古河畔,一段充满艰辛的耕种生活。作者以其隽秀的笔,书写她家十多年前这段真实的生活,既勾起我们读者许多美好的遐想或回忆,也触动我们对照自己的过去与未来。

暑假期间,一篇《感谢贫穷》曾引起网络上较大的关注。曾待业在家的青年李娟,是怎样感知生活的艰辛,又是怎样激发出不屈的抗争,十多年后才抒发出如此感人的篇章。这能否也可以感谢贫穷呢?用鲁迅文学奖来评价此书过于简单。我相信总有一天,《遥远的向日葵地》会被另一个张艺谋搬上荧屏,估计票房也不亚于《红高粱》。

借用本书的一句话:“所有人只热衷于捕捉向日葵金色的辉煌瞬间,无人在意金色之外的来龙去脉”。我一边看这本书,也一边在思索作者的成长背景。作者生于新疆,自小随外婆成长于四川,长大后辗转于四川与新疆之间,出社会后在阿勒泰市、北疆牧场等地打过临工。

家庭成员中,第一代援疆青年的外婆比第二代知青儿女的母亲,对作者的影响更大。自己租房子带着外婆在阿勒泰打工的岁月,600元工资要解决房租、外婆吃药、两个人生活等开销。每天上班时外婆在走廊的相望与下班时外婆在门前的等待,就足见祖孙之间相依为命、永不割舍的亲情。

作者为外婆写碑文是这对祖孙情感的真挚表现:“外婆是流浪儿,仆佣的养女,嗜赌者的妻子,十个孩子的母亲,大半生寡居。先后经历八个孩子离世。七十多岁时被政府召回故乡,照顾百岁高龄的烈属养母。拾垃圾为生,并独自抚养外孙女。养母过世后,八十八岁跟随最小的女儿再次回到新疆,从此再也没能回故乡”。

外婆过世后,母亲在心中顶替了外婆的位置。母亲一生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婚姻几经糜烂,家庭散散合合。母亲性格大大咧咧、任性豪迈、脾气刚烈、精明能干。但是,母亲天性善良,生活再拮据,养鸡养狗养鸭养兔养猫;母亲勤劳自强,学农业、当老师、开商店、进牧场、种葵花、甚至捡玉石,样样都能行;母爱感动天地,母亲去阿勒泰看望作者和外婆时,一个人带着好几个大大包,转展几趟班车,还带上两根又长又直又细又匀的木棍给女儿当晒衣杆。身处戈壁荒漠,真的不知道她从哪里弄到的这么珍奇的木料?

母亲的感情粗犷而细腻,跟叔叔组合家庭后,再怎么争吵,都忘不了牵挂与关心,即使两个人分开南北各种一块葵花地,之间的思念和关心在久别重逢时展露无遗。第三年虽然葵花丰收了,可叔叔中风了。母亲为了照顾叔叔,最后还是不舍的离开那片梦想致富的葵花地。

如果说外婆是作者为人的奠基人,那么母亲就是作者为人的参照物。一家三代,百年沧桑,精神全浓缩在作者身上。既流淌着中原文化的血液,又吸允着北疆边陲的雪水;既念叨着中华古典的诗句,又沐浴着大漠戈壁的风沙。优秀的儿女必源于优秀的家庭。

在改革开放的当代,在城镇化汇集的今天,作者一家人,逆潮流而动,远离城市,阔别乡村,来到“无人区”,住着地窝子,在乌伦古南岸的荒漠上,开辟上百亩葵花地。经历鹅喉羚啃食、干旱、虫害、牛啃等艰辛,在贫瘠的土地上收获那微弱的希望。虽然种植葵花没取得什么收成,但种植心灵算成功了。仅是这轮种植,经历了100年。奶奶是种子,母亲是枝叶,作者是金色的葵花果子。

如果说贫穷是作家的乡村,那孤独就是作家伴侣。作者在经历2年的葵花地生活中,不悲观,不愤世,而是随遇而安,潜心体会生活的点点滴滴。10年后再提笔之时,身临其境,历历在目,刻骨铭心。无论是写家庭成员的鸡鸭狗兔,还是写母亲艰辛劳作的细节;无论是写去水电站洗澡的奢侈与惊恐,读后感www.simayi.net还是写秋收后带着家庭成员散步的开心时刻;无论是写大红花婶婶不在乎临工80元/天的赤贫而豁达,还是写水电站站长追溯九代家谱来龙去脉的得意;无论是写乌伦古河水从洁净到乳白到血红的沧桑巨变,还是写哈萨克人对戈壁石头认知的亘古不变;无论是写母亲在戈壁荒漠间拿出一束鲜花来为生活添色,还是写自己多少个隆冬之夜相依在家的心脏—-火炉边阅读人生。

这本书再次告诉我们:无法评价一个人道路的好坏得失,也无法掌握一个人前途的命运顺逆。我们唯一能做的是:用心活,活在当下。

作者年轻时随家生活在葵花地,与毛泽东当初上井冈山,习近平青年时去梁家河,都是一样艰苦而迷茫的人生。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在那种艰苦岁月里,没有悲观失望,而是脚踏实地,用心生活,始终心怀梦想,长期默默追求。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取得非凡的成就。

阅读此文,回顾作者这段生活,我更加清晰的认识到:人生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在于体验。青春不灭,理想不死,倾其所有,无问西东。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成功也绝不会随心所愿。记得有人说过:“成功与幸福一样,想要要不到,来了不知道,唯有长躬行,方有成功时”。

阅读此文,让我们深深感触到北方环境的恶劣,耕种生存的不易。让我们更加珍惜当前的美满幸福生活。对比作者家人的生活状况,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来抱怨生活的不顺,来责备夫妻的不对,来埋怨他人的不是。只有深深的去感受处于生存边缘的挣扎,才明白只要能活着就是幸福。

阅读此文,让我深深的感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孩子的教育,要几代人不懈的陪伴与熏陶。从作者的外婆,到作者的母亲,再到作者李娟,他们的家教,很少是说教,而是用行动,用生活在教育。正如谌老师常说:“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我们做父母的,唯有努力过好自己,活出自己的生命状态,孩子就潜移默化的接受。

读他人的故事,悟自己的人生。阅读很重要!紧跟缘来有爱读书会,跟随一群人,走在成长的路上!作者:舒永华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28628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边城》读后感1500字

    爱与美 ――读《边城》后有感 午后的阳光暖暖,透过纱窗,静谧地洒在书桌上。闲来无事,捧起《边城》,感受湘楚的动人景色,体味淳朴的风土人情。 初见,是“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静静的…

    读后感 2022年7月27日
    260
  • 月光下的启蒙读后感

    有一篇文章――《月光下的启蒙》,读后我的心便久久不能平静,让我感触良多,受益匪浅。 写的是作者孙友田回忆起小时候,在月光下,搂着自己,为他唱民歌民谣,给他讲故事,让他猜谜语……让作…

    读后感 2022年7月30日
    77
  • 读《幸福排列组合》有感

    这是一篇读后感幸福排列组合读后感8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这是一本最适合在我们这个年纪看的书。单纯、清新、温暖的文字教会人们学会关爱。唤起人们内心深处最美…

    读后感 2022年10月23日
    42
  • 《孔融让梨》读书启示200字

    我读过一篇名叫《孔融让梨》的故事,对我们有着很深刻的教育意义。 孔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 孔融家一共有兄弟七个,他排行最小。 孔融四岁时就懂得谦让之礼。一天,邻居给他家送来一筐…

    读后感 2022年5月29日
    137
  • 《没有你,什么都不甜蜜》读后感_700字

    《没有你,什么都不甜蜜》读后感700字 差点因为这破译名给错过了。其实很棒。但是翻译还是折损不少。像是一篇带着诗意的散文,关于生死,疏离,又温柔。喜欢到星星眼。 (当然是有主观加分…

    读后感 2022年9月6日
    155
  • 《不会做计划,怎么做管理》读后感_1300字

    《不会做计划,怎么做管理》读后感1300字 书与书之间的配合,用在行动上来说就是融汇贯通。 随着读的书越来越多,我就越发觉得书与书之间的联系并不是独立这么简单。我读书的目的是以自我…

    读后感 2022年9月7日
    6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