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绵羊》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

优秀的绵羊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

关于作者:

威廉·德雷谢维奇(William Deresiewicz),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在耶鲁大学担任过10年英文教授,在哥伦比亚大学担任过5年研究生导师。他的文章《精英教育的劣势》(The Disadvantage of an Elite Education)在网络上点击率超过100万次。除了经常应邀在各个大学发表演讲之外,他还是一名颇有影响力的文学评论家,其文章经常出现在《纽约时报》、《大西洋月刊》、《国家》、《新共和》上。

关于本书:

2008年,在常春藤盟校待了24年之后,耶鲁大学教授威廉·德雷谢维奇决定辞去自己的终身教职,离开这所常春藤名校。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感觉当前的美国精英教育已经陷入了误区,这套系统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都聪明,有天分,斗志昂扬,但同时又充满焦虑、胆小怕事,对未来一片茫然,极度缺乏目标感:他们被包裹在一个巨大的特权泡泡里,所有人都在老实巴交地向着同一个方向前进。他们非常擅于解决手头的问题,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解决这些问题。

在即将辞去耶鲁教职之际,他发表了一篇文章《精英教育的劣势》来讨论这些问题。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几周之内,它的阅读量就超过了10万次(后来的累计阅读量超过了100万次)。很明显,这篇文章触动了很多人的神经。

从那之后,他开始应邀到美国各地的大学发表演讲,跟学生们交流,回答他们的问题,也向他们请教了许多问题,并倾听和了解了他们的答案。这本书就是他对这段经历的思考和总结。

本书自2015年5月上市以来,在美国社会引起广泛争议,迅速成为《纽约时报》、《新共和》、《洛杉矶时报》等各大媒体追捧的话题,在国内也得到了南方周末、凤凰卫视、澎湃新闻网、环球时报、外滩画报等媒体的报道。

核心观点:

作者以其自身的求学经历和名校任教经验与观察,指出美国在现行的精英教育体制下,那些头顶无数光环,简历牛X到飞起的名校学生们,内心充满了焦虑和迷茫。造成这样的结果,是学校、家长和政府的共同责任,学校为了校友捐款、学校的发展,屈服于精英阶层的需求,成为了为精英阶层培养下一代精英的工具,忽视了对教育本质的关注。家长们则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变成了“直升飞机式”的家长,妄图设计好孩子的一身。政府没有承担起保障教育公平的义务,把教育抛给了市场,导致教育界的贫富差距越拉越大,出身底层人家的小孩进入名校的机会越来越渺茫。作者在书中呼吁名校要回归教育的本质,真正的大学教育不是为了让学生有一个光鲜亮丽的工作,而是启发学生去思考和追求人生的意义,去培养更大格局和事业,为这个国家去培养领导者、艺术家、科学家,而不是所谓“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老鳖点评:看完这本书第一感觉是这些名校学生也很惨嘛,这样看来也没啥好羡慕的嘛。但是这话万万不能从我口里说出来,即使心里有这个想法也不能说,因为我不是名校毕业,就没有资格以一种俯视的姿态点评他们的表现。这也是老鳖一直以来的观念,如果你在某项事情上没有干的风生水起,百家笔记网(m.simayi.net)那你就没有资格公开点评说这个事情不重要。比如,你要考上了清华北大,那你毕业以后就可以淡定的说,其实清华北大的学生也没啥了不起的,一样吃喝拉撒,也会包夜打游戏。如果你连大学都没考上,那你再评价名校的学生素质如何如何,就透着一股子穷酸味。别以为辍学挣了点钱就可以说读书无用,也别以为名校毕业就瞧不起土豪没文化。

具体内容:

观点1:“斯坦福狂鸭症”,名校大学生的悲哀。湖面上的鸭子外表看起来十分优雅淡定,但它那两个脚蹼正在水底下拼命地狂扒,这正是一些名校大学生的真实的写照。美国名校大学生的履历总是特别的光鲜亮丽,他们不仅学业优秀,而且还是运动健将,积极参加各种公益项目,出席各类高逼格活动。但这真是他们内心想要的吗?用作者的话说,哪个国家为了保护自己,需要拥有20000颗核弹头呢?除非你的敌人拥有19000颗核弹头。

老鳖点评:其实跟中国的小孩子从一年级就开始参加各种补习班一样,家长们也知道有些课学起来小孩也没兴趣,也很累,但是别家的小孩英语、数学、音乐学得热火朝天,你忍心让你家孩子天天在家看光头强吗?

观点2:常春藤名校正在变为精英阶层培养下一代精英的工具。名校申请的门槛越来越高,甚至出现一些机构专门策划各种活动来包装你的简历。这就使得那些出身上流家庭的孩子在申请名校的竞争中出于更有利的位置,因为他们掌握着大量的资源。统计数据指出,1985年,美国250所重点大学中,有46%的学生来自美国收入前25%的家庭;而到了2000年,这一比例达到了55%。到2006年(该年统计数据样本要小一些),这一比例为67%。

老鳖点评:现在看来,我们的高考制度其实还算是一个相对公平的制度,多少还给了那些“寒门贵子”留了一扇窗,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也许你的家庭没有钱让你参加什么海外项目,跑到非洲去献爱心,刷简历,但只要你肯拼命吃苦,还是有改变命运的机会。

观点3:大学的真正目的是启发学生思考,培养一个人格健全的公民。这项任务对于名牌大学尤为重要,因为他们肩负着培养一个国家未来领导者的重任。作者是一个很有情怀的人,他抨击现在的很多精英人士,虽然他们披上一层自由民主的外衣,但他们信奉的仍然是里根主义——二者的逻辑都是一样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他认为教育系统必须能调节整个社会的阶层系统,正如它在20世纪中叶所做的那样,而不是复制和繁衍。特别是公立教育,既然是公众出钱创办的,就应该服务于公众的利益。

老鳖点评:为国家的未来培养领导者、艺术家、科学家,是名牌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因为名校集中了这个国家最多的资源,最优秀的人才。如果学生们毕业以后只想去金融、咨询等行业找一份体面的工作,拿一份不菲的薪水,那么名校也就沦为了“职业培训学校”。这一点中国和美国似乎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四大明星领域——法律、医学、金融和咨询垄断了美国名校职业指导办公室的资源。就从这点看,难免有点让人觉得有点暴殄天物。

老鳖谈感想:看完这本书,让我最大的感触是对美式精英教育体系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特别是这话是从一个精英教育体系亲历者的口中说出,更具有说服力。原来美国的精英教育也不是向媒体上宣传的那样高大上,那些精英们也不过是父母、社会、学校利益驱动下疯狂划水的“狂鸭”。正如一个留美工作的同学跟我聊天时说道的,媒体上宣传的美国的好只是浮在海面上的冰山一角,更大的是藏在下面的“坏”。如果你要选择美国,不能只向往着他的好,更要想想你能不能承受他的“坏”。我想,这也是很多留学生出国以后更爱国的原因吧。

不过,别看作者吐槽了这么多,就有一种中国高等教育要“赶英超美”的幻觉了。作者之所以这么吐槽,因为他本身经历了完整的精英教育体系,某种程度上也是精英教育的受益者,他是站在高处看不足,是一种“情怀”。如果你站在半山腰上,甚至是还在山脚下,也在跟着起哄说人家不行不行,那就是着了人家的道了。作者:野生老鳖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28721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最好的钥匙》读后感400字

    读完了《最好的钥匙》这篇文章,我最大的感受是:兴趣是人类最好的。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麦迪逊中学的中出了一道这样的题目:比尔.盖茨的办公桌上有五个带锁的抽屉,分别贴着财富、兴趣、…

    读后感 2022年6月30日
    122
  • 《亲历投行:中国投行的若干传言与真相》读后感_1000字

    《亲历投行:中国投行的若干传言与真相》读后感1000字 #读书打卡# 2018.2.21—5/50—《亲历投行:中国投行的若干传言与真相》 作者对自己的这本书的定位和认知都很明确,…

    读后感 2022年9月6日
    67
  • 《神奇的旅行》读后感500字

    《神奇的旅行》读后感500字: 我在暑假读了《神奇的旅行》这本书。书里面的内容丰富多彩,充满着奇思妙想,我看的非常着迷。 下面就让我跟大家说一说,他们的神奇旅行吧!书中有个小朋友叫…

    读后感 2023年2月13日
    21
  • 《世界经典寓言》读后感300字

    读《世界经典寓言》有感 《世界经典寓言》这部书是我这个中读过的最喜欢的一本书。这本书通过短小精悍的故事给人们深刻的启迪,我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着。 《世界经典寓言》中的故事不仅精彩有…

    读后感 2022年6月20日
    153
  • 《想念熊:我喜欢和你在一起》读后感_600字

    《想念熊:我喜欢和你在一起》读后感600字 2018年(已有一个世纪的五分之一的年龄)的最后一本书 微读世界的第323本书(小窝也是323) 一本关于爱(也总会明白,有些喜欢是随风…

    读后感 2022年9月5日
    71
  • 羊皮卷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及感悟赏析

    羊皮卷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及感悟赏析: 感悟赏析:最近,我阅读了世界名著《羊皮卷》,这套书中的人物都是美国近200年来各个行业中的成功人士,用他们的人生经历,来告诉人们成功的秘密,…

    读后感 2023年2月16日
    1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