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内心的冲突》读后感2000字

《我们内心的冲突》读后感2000字:

《我们内心的冲突》是卡伦·霍妮的集大成之作,对其在精神分析领域的研究成果做了系统的总结。虽然当今心理学界流派纷呈、研究课题日益深入、使得精神分析学派已经不再独领风骚,但是这些大师们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假设,依然具有宝贵的价值。

更重要的一点是,精神分析理论仍然可以是我们自我分析(如卡伦·霍妮的同名著作)的利器。在这个快速发展、急剧转变的时代,我们内心承受着压抑、委屈、焦虑等等诸多情绪,而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日益成熟,可以预见更大的冲击就在水天线上了。我们的心理健康,就更加值得关注。个人在当前现实条件下,通过对心理活动的自我观察,来及时进行初步的自我分析与调整,便成为一种日益强烈的需求。

事实也是,我们正在日益关注我们的心理健康。从心灵鸡汤到心理学著作,这些书籍的热卖,足见面对这个世界,很多人试图从思想、精神领域入手,让自己更加适应这个时代、能够更健康积极地工作、生活。译者认为,卡伦·霍妮这本著作带有她鲜明的个人特点。一方面,她学养丰富,旁征博引,甚至谈及林语堂《啼笑皆非》中的内容(当然,当年《啼笑皆非》先在美国以英文出版,也是一大便利条件);另一方面,她以女性的细腻敏感去观察、分析自己与他人,很多细节之精准令人拍手称妙,相信很多读者读后都会心有戚戚。同时,译者也相信,自己的翻译工作多少也会有助于让读者更便捷地理解卡伦·霍妮的思想。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主要坚持了两个原则:一是保留原著选词通俗易懂的文风,同时力求不失必要的时代感;二是尽可能将英语中常见的长句化为汉语的短句,贴近汉语风格、便于读者理解。

译者,作为译本的第一位读者,这里想要狗尾续貂地建议的是,阅读本书,乃至阅读任何心理学著作,乃至阅读自己或者任何人的心灵,我们不妨先提醒自己做好三个区分:

第一,区分事实与想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仔细观察自己的心理活动,往往会发现,我们会对自己说"应该会是这样吧",然后就假设这是事实,并以此为基础作出决策。事实上,当我们的大脑"跳步骤"——就像答理科题目时跳步骤一样——的时候,便是我们容易出错的时候。往大里说,如本书所说的理想化形象,我们内心深处的自我认知的形象时常比实际情况要光鲜,但是真正决定我们的境遇的,是我们客观上如何待人接物、为人处世,而不是我们主观上怎么看待自己。

第二,区分"利益维护者"与"意志执行者"。俗话说:"好心办坏事。"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并无伤人或者伤己的故意,但是好心办坏事的情况却并不少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限于所知所能,我们根据意志作出的决策与行动反而有损我们的利益,与原定目标背道而驰。在自我分析与治疗中,这就要求我们作出选择:是做自己的利益维护者,即尽可能认清真相、遵循规律,来支持我们作出正确的决定;还是做自己的意志执行者,让我们眼下尽可能觉得舒服。前者是努力通过维护利益基础让自己过得顺利,后者是直接追求愉悦的主观感受,前者辛苦而可靠,后者简单而危险。这一分歧,是一个基本立场的选择。译者的建议是,在我们可以控制的意识层面,尽可能将自身意志统一到利益立场上来,利己不损人,从而心平气和、理直气壮地去做利人利己的事,上下同欲者胜。

第三,区分自由与任性。胡适先生说过:“你们不要总在争自由,你们要独立;给你自由,你不独立,那你依旧是不自由。”什么叫自由?有条件的时候要上。什么叫任性?没有条件的时候,不创造条件也要上。没有条件的时候,创造条件也要上,就是从不自由到自由的过程。读后感m.simayi.net在没有条件的时候,不创造条件就要上,是人在内心冲突支配下,想用任性来表演自由、证明自由给自己看,却无视了自由的条件,因而往往使得自己更不自由。实力大于欲望则自由;要自由,便要么增强实力,要么节制欲望,要么双管齐下。

第四,区分"全盘认定"与"循序渐进"。我们带着目标去观察、实践,当发现存在问题,是全盘否定原有观点,还是按照规律循序渐进?当我们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面对的困境,渴望迅速解决问题、摆脱困境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好的动机”未必会带来“好的结果”,欲速则不达。这时就更要求我们,在发现有待解决的问题后,真正去做有利于解决问题的事,沉住气按照合理的步骤、循序渐进地作出调整,最终水到渠成;而不必操之过急,得之快者,失之亦快。

以上四点,是译者边译边学过程中的思考。译后感就是译后感,不是内容简介、读书笔记、论文摘要,故不再赘言。限于译者自身水平,不当之处恳望指正,也确实觉得还有一些缺憾;相信能够关注到本书的读者,自身也有着相当的心理学素养,相信这本书也会值得诸位一读。作者:郭宜之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28858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聪明的蜗牛读后感400字

     读了《聪明的蜗牛》这篇文章后,我非常佩服蜗牛的聪明才智,也不禁为马儿的高傲自大感到堪忧,最后以失败告终的结局感到可悲。这个故事让我感悟到凡事只要肯动脑筋就能创造奇迹的深…

    读后感 2022年6月17日
    158
  • 《饮食的迷思》读后感800字

    《饮食的迷思》读后感800字! 这篇文章贯穿始末的重要理念有二: 1.体内的微生物是消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饮食可以塑造不同的微生物环境;同时不同的微生物环境也会导致对同样的食…

    读后感 2023年2月6日
    23
  • 守正出奇——《心若菩提》读后感2000字

    守正出奇——《心若菩提》读后感2000字:书中曹德旺顺着当时的国家政策一路发展,但关键的时候又有自己的主张或者说经营决策。按着常规发展,却又不固守常规,突破思维、出奇制胜,也就是守…

    读后感 2023年2月8日
    19
  •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200字

    【第1篇】 我在家里天天都想着去冒险,像徐霞客那样游历天下。在图书馆中,我翻出了《鲁滨逊漂流记》这一本书,这本书深深的1吸引住了我。 书里讲了生富裕的鲁滨逊从小立志做一名水手,虽然…

    读后感 2022年8月1日
    93
  •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300字

    【第1篇】 《最后一头战象》这本书讲的是:作者沈石溪在西双版纳打仗时,是当象骑兵(骑象打仗的兵),当时全部象骑兵全体阵亡,只剩下他与他的象,他们离开战场,他的象是他最知心的。找到了…

    读后感 2022年7月16日
    90
  • 阅读《恰同学少年》读后感800字

    阅读《恰同学少年》读后感800字: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这是我国革命领导人毛泽东爷爷对自己上学时经历的往事的回忆。《恰同学少年》这本书讲述了毛泽东年轻时在…

    读后感 2023年2月10日
    3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