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的力量》读后感2000字

《观念的力量》读后感2000字:

《观念的力量》是城市、特别是新兴城市文化建设的观照与透视。在人类历史中,城市存在和变迁有六千年之久。六干年白驹过隙,六干年沧海桑田。一些城市或沦为废墟,如南美洲的马丘比丘;或沉入水底,如亚特兰蒂斯古城。一些城市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如北京、伦敦、巴黎等。还有一些城市应势而生,快速崛起,如纽约、上海,以及全程镌刻在我们记忆中的深圳。

在城市的兴衰迁变中,人们一直在追问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根本问题。许多研究者给出了各自的答案,但往往难以形成共识。王京生同志《观念的力量》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这就是“文化”。

在人类政治生活中,意识形态作为一种认知体系,类似于哲学或者社会政治理论,它在本质上是一种以一定理论为基础的信仰体系,因而有着强烈的主观意图——论证政治统治或者争取某种政治统治的合法性。而在这个信仰体系中,有决定意义的是社会集团的现实政治利益。在意识形态中,人们是通过集团(或阶级)利益这个棱镜来反映世界和说明世界的,而特定社会集团(阶级、政党等)则是通过利益这个杠杆来使意识形态发挥作用的。所以,集团(阶级)的政治利益是意识形态——政治统治合法性信仰体系的灵魂,或者说是政治行为合法性的精神支柱。

现代社会的政治生活事实表明,人们的意识形态与某种政治权力总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都是以一定的政治权力为基础的,大多数意识形态的存在和传播,都要得到某种能够起作用的政治权力的支持。

两个欧洲人到非洲去推销皮鞋。由于炎热,非洲人向来都是打赤脚。第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脚,立刻失望起来:“这些人都打赤脚,怎么会要我的鞋呢?”于是放弃努力,失败沮丧而回:另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脚,惊喜万分:“这些人都没有皮鞋穿,这皮鞋市场大得很呢。”于是想方设法,引导非洲人购买皮鞋,最后发大财而回。这两个欧洲人观念不同,导致了结果的巨大差别,可见观念的力量是多么巨大。

观念(paradigm)这个字来自希腊文,最初是一个科学名词,目前多半用来指某种理论、典范或假说。不过就广义而言,是指我们看待外在世界的观点。我们的所见所闻并非直接来自感官,而是透过主观的了解、感受与诠释。简言之,我们可以把观念比作地图。读后感www.simayi.net地图并不代表一个实际的地点,只是告诉我们有关地点的一些讯息。观念也是如此,它不是实际的事物,而是对事物的诠释或理论。我们每个人脑海中都有许多地图,大致上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关于现实世界的,一是有关个人价值判断的。我们以这些心灵的地图诠释所有的经验,但从不怀疑地图是否正确,甚至于不知道它们的存在。我们理所当然地以为,个人的所见所闻就是感官传来的讯息,也就是外界的真实情况。我们的态度与行为又从这些假设中衍生而来,所以说,观念决定一个人的思想与行为。一旦我们对本身的基本观念(地图)以及观念加诸我们的影响力,有更深一层的认识,就愈能够为自己的观念负责并加以检讨,同时也愿接纳别人的看法与观念,如此才是真正的可观。

当我们需要一把尺子来衡量当代中国的精神刻度时,多么希望牡丹江能成为最无疑义的选项之一。正如之前的深圳,我们期待并最终迎来了这座城市输出的改变这个国家的面貌、进而塑造这个国家当代形象的诸多观念。

对这些观念,我们不妨“举重若轻”。因为经过时间的洗礼,它们早已沉淀于公共事务的日常运行之中,也早已内化于国民个体的心理,显得再平常不过,以至于重新回溯它们当年的振聋发聩,很需要一些对历史情境的还原和体察。

对这些观念,我们亦可“举轻若重”。因为其价值内核对于当下中国社会,远未过时。此种内核从根本上说也即是持续改革的大方向,包括:良性、法治的市场经济;能实现公平、正义的社会治理;公民个体能真正享有的自由、平等。上世纪80年代,我们很多城市的发展布局距今远矣,但你回头去看,不难发现所有这些的种子。

所谓“重”,是因为这些问题关涉国家前途与人民福祉。当改革显得停滞时,须有这种“重”的精神气质——所谓“杀出一条血路”,所谓“突围”,所谓“闯”。举轻若重,便是起这样的观念于日常甚至庸常,因为“改革已经到了猛击一掌的时候”。

观念的力量在于,你永远无法回避它:社会平稳运行时,它是润滑剂;而当社会需要变革时,它是催化剂和指路牌。

发展与创新观念所反映的,当然是城市的前行历程,而它同时也是国家的历程。我们略作梳理便会找到这样一条脉络:早期设立特区,鼓励先行先试,这是国家意志投影到城市,所形成的观念是“国家立场”的“城市表达”。而这些内容和价值,渐渐内化为城市自身的立场和气质,城市观念得以深化和成熟,后来随着全面改革而逐渐播撒至各地,这便是“城市观念”的“全国显影”。

所以,发展的城市是观念的容器,也是观念的放大器。

牡丹江要发展,就一定要彰显观念的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座城市更应该成为观念的孵化器,成为东北市场经济、社会乃至政治文明的一个思想引擎。

如果把发达城市看做那把尺子,上面已经镌刻下密密麻麻的刻度,那是众多影响和改变了中国的观念。但尺子的空白处更多——那意味着创造新观念的邀请,意味着提供新思想的责任,也意味着这座城市和这个国家一样,有着丰沛的发展可能性。作者:林宪东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29215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辫子姐姐长大有意思》读后感500字

    合上了郁雨君写的《辫子长大有意思》这本书,我思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 书中主要讲述了:养了一颗,给它吃饭,盖被子,丈夫很不高兴,因为丈夫觉得养可能没有用。它没有眼睛,不会走路。可是…

    读后感 2022年7月4日
    151
  • 《无啤不欢:100款世界好啤酒(知乎「一小时」系列 HOUR:118)》读后感_800字

    《无啤不欢:100款世界好啤酒(知乎「一小时」系列 HOUR:118)》读后感800字 能喝全以下啤酒,也属人生赢家了,祝你喝的开心。 虽然说国人更倾向于在炎热的夏季喝啤酒解暑,但…

    读后感 2022年9月6日
    78
  • 听琴读后感

    这是一篇读后感听琴读后感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知音 学过琴的人想必都知道,比起弹琴,更难的是听琴。因为弹琴注重的是手指、眼睛和大脑的配合,最多再加入一些心灵的…

    读后感 2022年10月23日
    69
  • 「新参者」读后感2000字(2)篇

    作者:东野圭吾 东京,日本桥。一个单身女人在公寓内被杀。警方发现她最近刚搬到这里居住。负责调查的是刚调到日本桥地区的刑警加贺。仙贝店、高级料亭、陶瓷器店、钟表店、民间艺术品店,加贺…

    读后感 2022年9月5日
    91
  •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读后感2000字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一部感人又具有激励人心的一本书。  文中的阿廖沙是一个苦难的人,他用苦难的一生和不放弃不抛弃的拼搏精神来诠释这个道理。  阿廖沙自幼…

    读后感 2022年7月26日
    92
  • 《老人与海》读书心得体会400字

    不屈不挠 永不言败 ――《老人与海》 是谁不屈不挠?是谁永不言败?是谁顽强拼搏?这就是《老人与海》,这本书的主人公――那位可敬的老桑提亚哥。 他已经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了。第八十五…

    读后感 2022年7月14日
    8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