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2000字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2000字:

人类语言的真正独特之处在于,可以表达“虚构之物”,即意识之物,尽管现实物质上并不存在,但仍能描绘表述,此即“认知革命”。150人是一个门槛。门槛以下,可以依靠人际关系有效运转而不需构建复杂的部门,门槛以上则需要更复杂的架构,因为人与人之间已不可能充分了解。

#可以认为150人是一个自然部落的人数上限,那么所谓的部落联盟不可能是一个简单架构,而必定是有某种严密组织的。

#人类从事狩猎采集的时间远比开始农耕要长。最早开始农耕的地区约不到一万年前,在今中东地区。而人的演化速度显然跟不上生产力带来的社会形态演变。因此人会觉得疏离、沮丧,无非是由于狩猎采集的大脑不适应现代的物质生活,不适应快速的变化、逼仄的个人空间和陌生的人际关系。

狩猎采集时代人的活动范围可达数百平方公里,而人的狩猎采集活动是绝大多数大型动物灭绝的真正原因。因为大型动物生育周期长,而智人新到地区的大型动物尚未学会躲避人类。进入农耕社会以后,在动植物大规模灭绝的同时,是人人为地造成了数种动植物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流行。

#现在的地球就像是当年的亚欧大陆。可能是由于亚欧大陆足够大,才孕育了四处游荡的智人,而现在困于地球的人类,则恰如当年尚未走向其它大陆、困于亚欧的人类。现在的人类,依然怀揣着数万年前那颗不满足于亚欧游走的狩猎采集之心。

人类出于农业的需要创造了多种全球流行的物种,但这些数量惊人的优势物种,真实的生存状态却十分悲惨,完全依附于人类的需要,生死全由人类决定。

农业革命之后,人类成了远比过去更加以自我为中心的物种,与“自己家”紧密联系,同时与周遭其他物种画出界限。

#现在到了现代社会,则不仅是与其他物种画出界限,而是与所有其他人画出界限。曾经人类赖以生存的互利团结协作,有逐渐变为“虚构”的趋势,这一“虚构”是为了促使他人作出牺牲,而有利于“我”的生存,这也是人类自我异化的变现之一。

农耕时代的农民似乎过得十分困苦,但实际上一户农户的所有物已经远远超过一个采集部落的总和,也正是这些所有物,将农民牢牢束缚于土地。

进入农耕文明时代以后,人类越来越要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因此越来越忧心未来。

农耕时代的生存压力、对未来的忧虑催生了复杂的意识形态和社会结构,但所催生的社会结构又反过来将农民剥夺到只能勉强存活。同时社会出现了脱离生产的精英阶层,农业时代的历史,所书写的就是这一小撮精英阶层的历史,而绝大多数人,不过是不停地挑水浇地,历史从不书写他们。

#那么到了现代社会,社会生产已经可能可以使得大多数人脱离生产劳动,这些人无疑也有被历史表达的愿望,那么现代社会组织的架构和政治活动也势必更加复杂,以适应更多精英阶层的需求。问题是,精英阶层的规模趋势是在扩大还是在缩小?还是围绕在精英阶层外围的人群在不断扩大?精英阶层为了维护他们的精英地位,或者不让这个规模扩大,是不是会采取某种措施让本可以脱离物质生产的人重归于物质生产?从而摆脱这部分人对精英地位的野心?

#有趣的推想:150人法则与中国的顶层结构构成——中央政治局的关系。

史上的战争和革命,多半起因并不是粮食的短缺。法国大革命领头的是有钱的律师,而不是饥饿的农民。人类在几百万年的演化进程中,一直是几十个人的小部落。农业革命之后短短几千年就发展出城市、王国、帝国,但时间并不足以让人类发展出大规模合作的本能。

人类的想象力、虚构的网络,链接起了数以亿计的人类。汉谟拉比法典体现了明显的家庭阶层区分,小孩是财产,一个上等人杀了另一个上等人的女儿,则应杀掉他的女儿,而不是追究凶手本人的责任。

#美国人的平等观念来源于基督教。即认为人的灵魂由上帝创造,在上帝面前一律平等,显然对于没有基督教信仰的人来说,平等有着不同的涵义。读后感www.simayi.net汉谟拉比对人的贵贱划分,其实与我们标榜民主自由一样,都是为了维护特定社会秩序所创造的“神话”——意识形态。而拥有意识形态解释权的人,特别是宣传者,无疑就是人间神。

#为了维护意识形态——因为意识形态不像是重力,一旦无人信仰就有坍塌危险——就需要暴力。但暴力也需要人去执行,要确保执行暴力的人听从意识形态的指挥,所以又需要构建针对暴力执行者的“神话”,暴力机构的意识形态——这也就是为什么军队总是有一套有别于社会的文化。

#认为最高层的人是什么都不信,而以“神话”愚弄民众的想法是准确的。获取快感并不难,犬儒主义者不需要负责的社会网络,也不可能长期维持支持意识形态的秩序。因此,更普遍的情况是,最高层确实真正相信现有秩序赖以存续的意识形态。而这也就是于连走不远的原因。如果不是广大投资人和银行家都信仰资本主义,现行经济体系不可能存在。

#但是讲究利润的资本主义也在逐步、或大趋势上催生福利,这与追求利润至少表面上背道而驰。原因可能很复杂,比如可能银行家也相信民主自由的意识形态,也可能是出于稳定追求利润的算计。当然,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国家将从阶级统治工具越来越异化为反对逐利的资本主义市场的对立面,从而在宏观层面上推动福利的产生和提升。

#语言本来是人类的仆从,但随着智能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语言的兴起,人被迫脱离自然语言去学习非自然的计算机语言,并试图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的智能。新的智能一旦构立,将反噬人类。

三类人文主义:自由人文主义,对应灵魂不灭、自由;社会人文主义,对应神面前人人平等;演化人文主义,对应物竞天择、保护培育优秀种族、纳粹。作者:中年傻子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29520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围城》读后感1200字

    围城观后感 刚读完钱钟书的《围城》,一卷在手,涵咏味长。 《围城》描写了形形色色的人物,正是形形色色的人物真实地再现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知识分子灵魂的空虚和精神上的病态。…

    读后感 2022年7月19日
    88
  • 从韩太太说开去一一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2000字

    从韩太太说开去一一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2000字 暑假在老同学的力荐下,我听完了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唏嘘不已。感叹不愧为茅盾文学奖的经典作品。寒假老公从书店给我买回来,我一口…

    读后感 2023年2月7日
    23
  • 我的单位观读后感1000字

    我的单位观读后感1000字! 第一遍读完“我的单位观”,并没有什么深刻感悟,文章没有华丽的词藻,也不像网络上那些铺天盖地的“心灵鸡汤”,相反它通篇平铺直叙,语言朴实无华,只是向你陈…

    读后感 2023年2月6日
    24
  • 《毛泽东早期文稿》读后感800字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这是毛泽东在青年时期,告别父母所写的诗。从这首诗中可见少年毛泽东的志向之远大。 《毛泽东早期文稿》更是记录了毛泽东…

    读后感 2023年2月5日
    21
  • 《叶问》观后感350字

    我看了《叶问》之后深有体会,其中叶问这个一代宗师,我很佩服。 我佩服他的功夫;我也佩服它的勇敢;我更佩服他的人格。作为一个中国人他用他的力量傲然挺立在日本人的恐吓下,用他坚强不屈的…

    读后感 2022年6月16日
    116
  • 读《同学冤家》有感300字

    我看了这么一本书,《冤家》里面讲了马小跳和他的同桌路曼曼的故事,路曼曼是马小跳幼儿园的。 马小跳非常喜欢路曼曼,可是路曼曼不一样。现在马小跳十分的妒忌,路曼曼一年级就做上了中队长。…

    读后感 2022年5月27日
    15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