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赠别二首·其二意思原文翻译-赏析-作者杜牧

作者:杜牧 朝代:〔唐代〕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赠别二首·其二译文及注释

赠别二首·其二译文

多情的人却像是无情人儿一样冰冷,在离别的酒宴上只觉笑不出声。

蜡烛仿佛还有惜别的心意,替离别的人流泪到天明。

赠别二首·其二注释

多情句:意谓多情者满腔情绪,一时无法表达,只能无言相对,倒象彼此无情。

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赠别二首·其二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诗人对妙龄歌女留恋惜别的心情。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聚首如胶似漆作别却像无情;只觉得酒宴上要笑笑不出声。

诗人同所爱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分别,感情是千头万绪的。“多情却似总无情”,明明多情,偏从“无情”着笔;着一“总”字,又加强了语气,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诗人爱得太深、太多情,以致使他觉得,无论用怎样的方法,都不足以表现出内心的多情。别筵上,凄然相对,像是彼此无情似的。越是多情,越显得无情,这种情人离别时最深切的感受,诗人把它写了出来。“唯觉樽前笑不成”,要写离别的悲苦,他又从“笑”字入手。一个“唯”字表明,诗人是多么想面对情人,举樽道别,强颜欢笑,使所爱欢欣!但因为感伤离别,却挤不出一丝笑容来。想笑是由于多情,“笑不成”是由于太多情,不忍离别而事与愿违。这种看似矛盾的情态描写,把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说得委婉尽致,极有情味。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小诗的后两句是说,案头蜡烛有心还惜别;你看它替我们流泪流到天明。

题为“赠别”,当然是要表现人的惜别之情,然而诗人又撇开自己,去写告别宴上那燃烧的蜡烛,借物抒情。诗人带着极度感伤的心情去看周围的客观世界,于是眼中的一切也都带上了感伤的色彩。蜡烛本是有烛芯的,所以说“蜡烛有心”;而在诗人眼里烛芯却变成惜别之心,把蜡烛拟人化了。在诗人眼里,它那彻夜流溢的烛泪,就是在为男女主人公的离别而伤心了。“替人垂泪到天明”,“替人”二字,使意思更深一层。“到天明”又点出了告别宴时间之长,这也是诗人不忍分离的一种表现。

齐梁之间的江淹曾经把离别的感情概括为“黯然销魂”四字,但这种感情的表现,却因人因事的不同而千差万别;这种感情本身,也不是“悲”、“愁”二字所能了得。杜牧此诗不用“悲”、“愁”等字,却写得坦率、真挚、道出了离别时的真情实感。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29927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唐诗春泛若耶溪意思原文翻译-赏析-作者綦毋潜

    作者:綦毋潜 朝代:〔唐代〕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春泛若耶溪译文及注释…

    古诗文 2023年2月18日
    23
  • 汉世老人文言文翻译注释及启示

      《汉世老人》这篇文言文出自于东汉邯郸淳的《笑林》。 1、文言文   汉世有人,年老无子,家富,性俭啬。恶衣蔬食⑴,侵⑵晨而起,侵夜而息⑶,营理产业,聚敛无厌⑷,而不敢自用。或人…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91
  • 白丝行缫丝须长不须白翻译赏析

      《白丝行·缫丝须长不须白》作者为唐朝诗人杜甫。其古诗全文如下:   缫丝须长不须白,越罗蜀锦金粟尺。   象床玉手乱殷红,万草千花动凝碧。   已悲素质随时染,裂下鸣机色相射。…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56
  • 【双调】水仙子(闹排场经过乐回闲)

             乔 吉       &…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54
  • 欧阳修《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

    欧阳修 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绿暗红嫣浑可事,绿杨庭院,暖风帘幕,有个人憔悴。 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家山见桃李?不枉东风吹客泪,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 &nb…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58
  • 谜语一则

    文言文   王荆公戏作谜语:“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吉甫解云:“东海有一鱼,无头亦无尾,更除脊梁骨,便是这个谜。” 翻译…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9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