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深的有其一:海外归国博士。
记得C博士是从加拿大回来的,他回国之前一直在加拿大某知名研究所工作。
从加拿大一回来,他就做了我们分公司的总裁,由原来的单纯的研究员变成了需要身兼管理、技术、业务等数职,其忙碌程度可想而知。
C博士为人非常随和,对员工,尤其是我们这些职场新人非常好,那时的公司氛围也比较单纯,大家一起再忙碌也是高兴的。
他与我父亲年龄相仿,也因为我几乎是当时他身边年纪最小的员工,他就会经常指着我跟他的熟人、客户们说:“你们看看这个女孩,她爸爸居然跟我一样大。”
可能越是优秀的人就越是追求完美,他对待工作非常敬业,做事认真细致,那时我们经常为了一个广告页面反复修改,加班到很晚。
有一次C博士累得病倒进了医院,我们于是感慨:“唉,真可怜,他可以把我们累得进医院的,结果他自己进去了。”
当年我辞职离开公司时,他帮我写好了一封推荐信,还亲笔签名,他说在国外,有这样的一封前任雇主的推荐信,后面就更好找工作。
多年的职业生涯里,他是第一个给我写推荐信的人,即使仅仅为了这个,我也会一直感激他,更何况当年,他还教会了我很多很多,对于刚刚走出校门进入职场的孩子来说,能遇到这样一个老板,真是很幸运。
其二,帅哥老板
我们平时开会大都在北京,有一次新闻发布会,出席会议的是北京分公司老总,记者朋友们,尤其是女士们纷纷感慨:“你们老板真帅!”
没多久,福州总部召开更隆重的子公司成立新闻发布大会,我们把这些北京的IT记者们请到了总部,她们一见集团总裁,立即改口:“呀,这个更帅!”
前不久,我陪现在的老板去参加某政府工作会议,在会议现场,突然发现上台领奖的就有当年的帅哥老板,他还是那么帅。
差不多有六年没见了,我们在走廊里遇见时,我主动跟他打招呼问候并祝贺他,我不确定他是否真的记得我,毕竟当年我只是一个小小的与他直接打照面很少的基层员工,而且我负责的是两外两条产品线,那两条产品线的老板都在总部办公,但是他当时的样子表现出了他还记得我,这也许就是他一直没有改变过的风度与礼貌,即使是对待一个很普通的曾经的员工。
其三,华裔老外
后来进了大型跨国外企,亚太区老板都是当时很流行的那种职业经理人,基本上一年一换,而我们,基本上一年也见不着老板几面。
记得开始那位是马来西亚华人,每次来中国都是匆匆来,匆匆去,当年年终,我负责安排大家前往杭州附近的仙都度假以及做年终总结,他在往返的车上,一直翻着那本厚厚的《大象也能跳舞》,还鼓励我说:好书,要看的。
可我明明看着他似乎压根没真地看进去,难道是做道具,呵呵。
后来那位,是新加坡华人,英文名字缩写是CP,我们都自觉主动地背地里把他叫做PC,印象里他就来了一回中国,我们找了杭州一家宾馆的会议室开会欢迎他,他致辞时,中文说得不错,很是谦和的好脾气的样子。
后来真地有同事当着面叫他PC,他很认真地纠正说:“不是PC,我叫CP。”
他们共同给了我最初的对于职业经理人的印象:随和、宽容,还有就是所谓职业经理人,几乎就是见不着面的空中飞人。
其四,阳光少年
再后来,回到了北京进了一家民营企业,当时的老板,用那些采访过他的记者朋友们的话说:“你们老板真是个阳光少年。”
是的,这个老板是我见过的心态最好的老板,似乎每次看到他,都乐呵呵的,像个阳光少年。
他比较经典的事迹有:一次我带着BTV的记者和摄影师一起送他去机场出国,一路一边拍摄,一边赶着跟我确认公司形象册的最后一个修改版。
他自己开玩笑说:“我每次出差都是这样,最后一刻出门,到了机场连滚带爬。”记者们不信,后来到了机场,果然,而且,我们竟然真地就那么拍了下来。
还有一次,一份IT媒体请他做新年致辞,还要他一句座右铭,他一听呵呵大笑:“怎么做人还要有座右铭吗,对了,我的座右铭就是——有钱就赚。”
对方本来以为他会拽两句很有哲理的话,于是当场愣住了。
他们的思维和内心世界终究是我们始终无法企及的,他们也大都具备很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很有个人魅力,能够让人产生想要追随的意愿。
能够成功的老板,基本上都符合:
“成功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首先是天赋,其次是运气,第三是意志力。但论重要性,意志力是排在首位的,因为你的意志力最终主宰着你的天赋。”
他们,的确是比常人更有意志力的一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