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取消录用的原因有哪些?
只要求职者还没正式入职,用人单位发出的录用通知就不能保障工作万无一失。虽然录用通知有一定的法律效力,也无法完全规范招聘单位的录用行为,最主要的还是求职者自身需要保持谨慎态度。
企业拒绝录用的理由有很多,总结主要有以下三种:
1、因内部原因,取消招聘岗位
年前同事小朱已向领导提出离职,领导已经同意,但未办理离职手续。为了年后有人顶岗,公司人事已经招到新员工,年后入职。疫情到来,工作难找,小朱又跟领导说不离职了,公司HR只能取消新员工的入职。
一位资深HR将企业招聘原因分为以下三类:
- 业务调整产生的人员需求,比如新增职能部门、新生产线、新开分公司等;
- 人员离职后的补岗,公司现有岗位有人员提出离职或者已经离职;
- 储备人才,每个企业都会有正常的人员流动,提前储备人才以备不时之需。
以上三种原因出现变化,都会导致公司取消员工入职。
2、面试者有不符合公司要求的情况
陈东在面试后收到了HR发送的《录用通知书》,通知书中明确要求提供体检报告,最终因为体检不合格被拒绝录用。
很多企业在入职前都会要求求职者提供体检报告,普通体检项目主要包括身高、体重体脂肪率、血压、肺活量、肝功能、血常规等。如果求职者有传染性或者重大疾病,公司一般不会录用。
在入职前,企业会对求职者的技能、经验、履历背景等方面进行核查,如果不符合岗位的就职条件或者存在虚假的情况下,也会被拒绝录用。
在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或明显歧视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岗位和实际需要设置招聘门槛。
3、offer发出后,有更合适的面试者
有位HR分享了招聘经验:公司在offer发出后,不一定会停止岗位招聘,当后续有比你条件更好的求职者时就会取消录用你。
相对而言,规范的公司有完整的招聘流程,在发出录用通知前,在公司内部录用申请已经过各级领导审批,比较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而管理混乱的公司,由于制度不完整,人员随意录用,随意取消,最终让求职者背锅。
被取消录用,该怎么办?
1、积极沟通,争取最大权益
知乎上有位网友收到offer后,因用人单位组织架构调整被取消录用。他积极与用人单位沟通,最终公司补偿了他半个月的工资和报销体检、交通等费用。
用人单位拒绝录用,可能会给求职者造成很大的损失。比如,为了入职你已经辞职了,也自费做了体检了,最终却不予录用。
这种情况你就可以仔细阅读录用通知,看自己是否不符合录用条件。之后再与HR进行诚恳沟通,了解取消录用的原因,说明自己的现状和困难。
当所招岗位确实不再需要人员时,可以尝试进行岗位调整或者作为储备人员。如果用人单位态度诚恳,如实表达面试时审核不严,或者招聘流程不严谨等,给求职者友好的解释,还是应该获得求职者的理解。
积极与用人单位沟通,不仅可以知道取消原因,获取最大权益,更可以了解目前招聘行情,为下一份工作做准备。
2、若遭恶意取消,可适当维权
有些不规范的企业老板有个新想法就冲动招聘新人,但是冷静下来又不招了,给求职者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如果用人单位拒绝沟通,又态度不好,求职者可以适当维权。但是首先需要保留好详细的录用沟通记录,比如录用邮件、录用短信等信息、离职证明、体检资料等。
录用通知书是一种要约,是企业向决定录用员工发出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邀请。一旦录用通知发出,对企业就有约束力。
根据合同法,求职者可以获得的赔偿大概有三方面:
- 如果你是在收到录用通知后离职的,你可以要求赔偿从上家单位离职后应得的工资损失;
- 可以要求赔偿面试过程中的直接费用,如交通费、体检费等;
- 要求赔偿由于收到录用通知,错失其他就业机会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所以求职者若遭到用人单位的恶意取消录用,又无法友好沟通,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3、总结经验,重新择业
跳槽本身就存在风险,所以求职者在跳槽前都应该慎重考虑。当已确定无法入职时,也不必纠结了。金三银四正是求职高峰期,与其浪费时间争取不可得的岗位,不如趁此机会积极找工作。
在重新获得offer前,有四件事你应该明白:
- 了解企业招聘原因,对用人单位的毁约风险进行评估;
- 正规的录用通知应包含:录用条件、薪酬待遇、截止日期、报到材料、劳动合同期限等有详细说明,并且写明了正式报到日期;
- 收到录用通知,应及时答复,才有法律效力。
- 留存求职过程中的相关信息资料:如电话录音、短信、邮件等。
做好入职前的准备,既能保证及时入职,也能保护自己的权益。
换一份工作可能给自己带来更好职业发展,但也会使自己面临诸多风险。疫情期间,很多企业招聘调整招聘规模共克时艰,求职者也应正确认识局势,重新审视自己的跳槽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