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行》读后感800字

【第1篇】

黑夜之长,岂知白昼之光 ――读《白夜行》有感

有幸买下这本书,有幸品完这本书,于是便从此铭记在心,流连忘返了。

东野先生是我十分敬佩的一位大家。《白夜行》也是他呕心沥血的代表作。该长篇小说从1997年起连载于书刊至1999年,虽然当时我并未出生在这个世上,没有追刊的感受,但这本书还是给我极大的震撼。

这本书讲述了在大阪一所破旧大厦中,发现一名死去的中年男土,而和这个案件有关的雪穗与亮司,同时也是这本书的主人公,建立了两个不同的人生道路,一个挤进上流社会,一个在底层社会排徊。

当时正值深秋,我日日挑灯夜读,故事的开始显得有些低沉,“泡沫社会”被东野先生描写的淋漓尽致,家境贫困的雪穗为了钱不惜一切,因为亮司的,从此和他紧密相连。在看书的过程中,我从来都没有想过这个“漂亮”、“聪明”、“善解人意”的女生会是后来那么恶毒的人。

在故事的开头,贫寒的雪穗努力、向上的模样令我心疼,她的去世也让我一阵惋惜,却不料她的是她亲手害死,原因只是养母的家境更为富有。她残忍、虚伪,为了金钱和权力不惜一切,但同时她也是个可怜的人,她的野心很大,付出的代价自然不少。这些事情的源头都是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残酷。

亮司则是本文的男主,也是我在《白夜行》中最喜欢的人物。他头脑谨慎聪明从来不会再犯错事。除此之外对雪穗也是无悔的付出,哪怕是粉身碎骨也从不放弃。这一对悲哀的爱人从一开始就不会在一起,因为家庭、社会种种的冷漠残酷,让他们在心灵深处有了一层隔膜。我认为《白夜行》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日本社会的虚伪表象,文中亮司的母亲对私生子不负责任,迷恋事物,雪穗刻意的高贵,其实也是一种无法形容、无法言说的虚伪,还有渐渐转变的时代和日常生活用品,将那个社会真正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印象最深的还是雪穗的那句“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一开始我并不能理解这是什么意思,仔细琢磨了许多遍,这才终于明白,雪穗对亮司怎么会没有爱?她的灵魂苟延残喘,是亮司给她希望,给她光明,于是亮司自杀后,雪穗的背影也如同“一个白色的影子”,为了爱,为了亮司,为了生存,独自一人在黑暗中前行。

故事的结尾,亮司死了,爱消失了,于是故事也到尽头了。

【第2篇】

无法割舍的灵魂羁绊 ――读《白夜行》有感

“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 ――东野圭吾

浅读东野圭吾的小说《白夜行》,“碎片”式的描写和其中千丝万缕的关系实在令人着迷。小说以一桩离奇杀人案和一出看似平常的自杀案为起始展开……

亮司看到了父亲对雪穗实施侵害的不堪一幕,扭曲的惊惧与愤怒使得11岁的他用长剪刀刺死了自己的父亲,之后雪穗的母亲也“意外死亡”,她被优雅独居的唐泽礼子收养。没有家庭温暖的二人,为了不让自己的罪行被发现,用尽各种手段把自己身边的亲人、一一除掉。然而这一切的起因竟是少女的母亲由于家庭窘迫,为了钱逼着自己的女儿出卖肉体。幼年不幸的经历让雪穗的心灵从此失去了阳光,而亮司基于各种复杂的情愫一直暗中帮助雪穗报复迫害她的人,同时也帮她铲除一切妨碍她成功的障碍。最终亮司为了让警察不追查到雪穗,用剪刀自尽,而雪穗面对亮司的尸体,却一次也没有回头。

在我看来,这本书写了不少关于人性的“魅力”。很多人会想,雪穗和亮司虽受了伤留下阴影,但后来也完全不必走向这个结局啊。但他们不能不做,只有一直在“白夜”走下去,用无数的生命才可以去填补最初的谎言和错误。世界上很多事没有为什么,人性可以延伸到多么无穷无尽的地方,那极远处是花朵还是毒汁谁也不清楚。他们并不是麻木之人,但绝望使他们忽视了周遭人给予的温暖,幸好,他们看到了彼此,看到最后的期盼。比如,雪穗之于亮司,安全感之于雪穗,都是人性中的希望。不过由于绝望太深,期盼太专注,最终仍是地狱之火般焚灭了一切,毁掉了希望。亮司陪伴了雪穗一生,给了她一切甚至生命,他们就是共生的人,只有彼此。

当然,雪穗和亮司一定是相爱的,不过随着成长彼此还拥有了更内在的纠葛,一种无法割舍的灵魂羁绊。雪穗的童年是无助的,所以她学会了伪装,除了亮司,别人看到的她光鲜亮丽优雅。由于空虚害怕,她不择手段,渴望获得更多。这一切是亮司给了她力量,成为她的太阳,让她用索取明确亮司的爱,享受这世间对她独一的温暖和支持。也许会有人说雪穗自私,但这就是他们,是那无法言说的灵魂间的慰藉,最后亮司死了,义无反顾的守护换来的却是雪穗的“头也不回”,亮司此刻多少无奈和绝望,可雪穗又何尝不是,那一刻她的灵魂也已逝去。她不是没有情感,她亏欠他太多,只有代替他活下去,才不负曾经过往。

纵观整部作品,与其说作者是在书写犯罪的过程,不如说是写灵魂挣扎的过程。两只孤寂的灵魂,在白夜里渴望光明,相互慰藉,维持着彼此无法割舍的羁绊,所以当羁绊断裂时,爱也就没了,故事也就结束了。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5174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小鞋子》观后感400字

    【第1篇】 有很多时候,一个贫穷的家庭才是天堂,因为它有其乐融融的一温一暖。  ――题记 银幕上的种种仍浮现在脑海里,如同一块甜丝丝的糖,即使已经咂巴完了,那滋味似乎还 …

    读后感 2022年7月2日
    106
  • 《民主新论:古典问题》读后感_900字

    《民主新论:古典问题》读后感900字 我们很多人都认为,民主是褒义词,这里既有教育的功劳,也有人认为是天然的语义。但两千多年以前,亚里士多德就说过,“民主发展到极致,同最坏的政体一…

    读后感 2022年9月2日
    70
  • 草房子读后感500字

    【第1篇】 美的力量不亚于思想的力量,一个再深刻的思想也可能以受不了时间的考验而变为常识,但有一个东西是千年不变、永不衰老的,那就是美。《草房子》这本书字里行间,美都无处不在:少男…

    读后感 2022年8月7日
    74
  • 读《淘气包马小跳》有感450字

    【第1篇】 一提起调皮蛋,大人们总会用“没出息”、“一点没有上进心”等短语来形容他们。但自从我看完《淘气包马小跳》后,就不这么认为大人们说的是对的。 我觉得书中的马小跳虽然是个调皮…

    读后感 2022年8月5日
    887
  • 读《青春之歌》有感600字

      白色恐怖的阴霾笼罩着古老而动荡的古都北平,但斗争的烈火已经燃烧起了人们心中的那份爱国情怀。激愤的斗争必将破除寒冷刀剑的阻挠,而这冲天的烈火也会在不尽的斗争中永远地存续。 &nb…

    读后感 2022年7月3日
    104
  • 《汪曾祺集:邂逅集》读后感_900字

    《汪曾祺集:邂逅集》读后感900字 汪老在《艺术家》里说:“我对艺术的要求是能给我一种高度的欢乐,一种仙意,一种狂:我想一下子砸碎在它面前,化为一阵青烟,想死,想“没有”了。为有这…

    读后感 2022年9月15日
    9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