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烁吼孩子又上热搜:原生家庭欠你的,你要自己找回来

杨烁吼孩子又上热搜:原生家庭欠你的,你要自己找回来

文 | 鱼白 · 主播 | 亚楠

十点读书签约作者

杨烁吼孩子又上热搜:原生家庭欠你的,你要自己找回来

别把你的创伤,复制到孩子身上

大家晚上好呀,我是梅也~

前段时间, “小包总”杨烁又上了热搜。

他带着儿子参加综艺节目《一起出发吧》,完美演绎了一个“暴躁、易怒、打压孩子”的父亲形象。

在选房子环节时,节目组在所有房子里,刻意安排了一间最 “差”的房子。

偏偏,儿子杨雨辰就选中了这个 5 号房。

杨雨辰说,5 是他的幸运数字。

杨烁吼孩子又上热搜:原生家庭欠你的,你要自己找回来

选好房后,杨雨辰就迎来了自己的噩梦。

房子地处高海拔区域,空气稀薄,体力消耗极大。

节目组的人提醒杨烁说:“孩子小,不舒服可以抱一下。”

杨烁吼孩子又上热搜:原生家庭欠你的,你要自己找回来

但杨烁把一切辛苦,全都归因于儿子选错了房。

“5不是你的幸运数字吗?”

“下次你选几号?”

“1 号。”

“下次 1 号在最远。”

杨烁吼孩子又上热搜:原生家庭欠你的,你要自己找回来

当着孩子的面,他对节目组说:“不要管他,他自己选的。”

杨烁吼孩子又上热搜:原生家庭欠你的,你要自己找回来

帮儿子洗脚时,儿子没说“谢谢”,他就怪孩子不感恩,自己白付出了。

他一边表扬别人家的孩子,一边贬低自己的儿子不如人家。

整个录制过程中,7岁的杨雨辰压根不敢和爸爸亲近,他小心翼翼、一脸害怕的模样,让很多人心疼。

我们不禁感慨,为什么杨烁会用这种“打压”方式对待自己的儿子呢?

这背后的原因,和他的原生家庭有关。

杨烁说,小时候他是被父亲打大的。

杨烁吼孩子又上热搜:原生家庭欠你的,你要自己找回来

曾有一次他又被父亲打了,连椅子都被打坏了。

父亲的严苛暴力,让他害怕,而他又在无形中,把自己的遭遇,复制到了儿子身上。

国内创伤治疗专家施琪嘉教授说过:

一个人早年遭遇的创伤,没有妥善处理,即使现在看起来相安无事,但迟早会发作,要么伤害他人,要么伤害自己。它还会纵向传递给孩子,养出受伤的小孩。

自己痛过,就该懂得,不要再把这份痛,延续到下一代身上。

杨烁吼孩子又上热搜:原生家庭欠你的,你要自己找回来

你的原生家庭,就是你的宿命

有句话说:“所有被原生家庭伤害过的人,穷其一生,也未必能走出伤害。”

《奇葩说》辩手姜思达曾在节目上爆料说:“我没有安全感,很难相信别人。哪怕这个人再熟,我都没有办法特别百分之百地把自己的心交给对方。”

杨烁吼孩子又上热搜:原生家庭欠你的,你要自己找回来

在他的记忆里,家不是温馨的地方,而是冰冷的战场。

父母总吵架,别人的家里欢声笑语,自己的家里剑拔弩张。

父亲喜怒无常,动辄为了一点小事就要打他,他一直战战兢兢,活在恐惧之中。

姜思达说:“爸爸说过我是他最重要的人,但我没有看出来。”

他知道自己胆怯、自卑,还自我厌恶,却又无力改变。

面对镜头回忆往事时,他控制不住情绪痛哭起来,就像多年前那个被父亲打骂后慌乱的小孩。

如今的他,不管取得了多大的成就,有了多少粉丝、拿了多少奖项,都无法弥补原生家庭带给他的挫败。

那些来自原生家庭的伤口,日久经年,仍难以愈合。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童年幸福,成年后容易重复幸福,而一个人童年不幸,成年后也会重复不幸。

而一个人最大的不幸,就是要用一生来摆脱原生家庭。

杨烁吼孩子又上热搜:原生家庭欠你的,你要自己找回来

你并没有错,别让原生家庭伤害你

今天呢,梅也就要为大家推荐美国心理学家贝弗莉·恩格尔的经典作品《这不是你的错》。

杨烁吼孩子又上热搜:原生家庭欠你的,你要自己找回来

《这不是你的错》中有一个观点我很喜欢:

童年期遭遇过父母虐待或漠视的人,可能一生都会活在羞耻的阴影下。

这里说的虐待不只是身体上的,更多的是心理上的虐待。

被虐待的孩子普遍会认为:“如果我听话一点,爸爸就不会打我了。”

“爸爸妈妈之所以这么对我,是因为我不值得被爱。”

当他们遭受伤害又无力自保时,就会产生羞耻感。

杨烁吼孩子又上热搜:原生家庭欠你的,你要自己找回来

这份羞耻感,会给它们带来很多伤害:

第一,自我评批和自我责备。这里不是指正常的反省,而是过度的自我反省,不允许自己犯错,一旦犯错就拼命责怪自己。

第二,自毁行为。比如用香烟、酒精伤害身体,有数据显示,在滥用酒精和药物的人中,三分之二的人都在童年遭受过虐待或漠视。

第三,认为自己不值得拥有美好的事物。明明是靠自己的能力取得了成就,但总觉得自己不配,认为他人不会喜欢真实的自己。

第四,喜欢取悦别人。是一个不懂拒绝的老好人,对别人的赞美和认同有强烈的上瘾感。

第五,重复虐待循环。有数据表明,在美国受虐妇女收容所中,有90%的女性在童年时期遭受过虐待或漠视;而另一些
则是通过羞辱、贬低自己的伴侣和子女,依靠施虐来摆脱自己的羞耻感。

当我们无法从原生家庭中得到尊重关爱,当我们遭遇到父母的虐待或者冷漠,我们就会自我否定,甚至自我伤害,不仅如此,我们还会让这份伤害,代际循环,让悲剧继续发生在下一代身上。

这才是最令人恐怖的地方。

换句话说,曾经的受虐者,变为如今的施虐者。

诚如书中所说:一个人的命运,根源在原生家庭。

每个遭遇原生家庭伤害的人,都是无辜的,是没有错的。

我们大可不必因为原生家庭的伤害,就活在羞耻感中。

扔掉羞耻感,从原生家庭的沼泽中走出来,我们才能自我治愈,避免悲剧在新生家庭中再次上演。

杨烁吼孩子又上热搜:原生家庭欠你的,你要自己找回来

摆脱原生家庭,让人生重新上路

东野圭吾说过:

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是父母无法选择,发给你什么牌,你只能尽量打好它。

央视主持人董卿,提及儿时父亲对她严苛的管教时,也曾落泪。

从小到大,父亲对她十分严厉,从来不会表扬她,只会说她这个不行,那个不行,忽略了她内心的感受,导致她缺乏安全感,没有自信。

长大后,董卿逐渐理解了父亲的苦心,她说,如果没有父亲的严加管教,她也学不会坚持和忍耐,也不会有强大的内心和今天的成就。

所以,如果你也曾被原生家庭伤害,请换个态度,自己勇敢走出来。

在《你并没有错》中,贝弗莉·恩格尔推荐了一个方法叫自我悲悯,它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摆脱羞耻感。

它包括五方面:自我理解、自我宽恕、自我接纳、自我关爱、自我鼓励

这五点归根结底,就是接纳自己,爱自己。

而自我理解,是接纳自己的首要一步。

试着列出那些让自己感觉最羞耻的事情,比如酗酒、被人虐待或者虐待他人,再去寻找事件背后的源头:

你打骂孩子,是因为你曾经遭受父亲的暴打。

你酗酒,是因为自己的母亲酗酒。

当你意识到这些让你羞耻的事,都情有可原时,你才不会苛责自己,你才会认识到错误并且承认,你已经伤害到自我和他人。

有了自我理解,我们才能自我接纳。

我们才能敞开心扉,接纳自身的缺点和过错,对自己说:我承认我不完美,但我接受这样的自己,我原谅自己,我会越来越好。

如果原生家庭伤害了你,告诉自己,你并没有错,抛弃羞耻感,放下伤痛,善待自己。

因为曾经被家伤害过,我们更值得被全世界温柔以待。

别让过去的时光,左右你余生的幸福。

请收拾好你的心情,带上你的人生,重新上路。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564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冯唐:中年女性有了骨气,便是天生尤物

    我永远在努力抗拒油腻的路上,女人则永远在与岁月地心引力对抗的路上。她们很美,但其实也更累。但愿我提供的几个方法可以让这对抗之路从容一些,优雅一些。——冯唐 有时候想想,生个女儿,头…

    读书 2020年3月31日
    1.0K
  • 父母不“狠心”,很多教育都是无用的

    文 | 逗号 · 主播 | 维维 来源:育才家园(ID: YuCai_JiaYuan) 教育孩子要趁早,别等孩子长大了,让这个社会来替你教育他。 教育孩子要趁早,孩子日后会感激,没…

    读书 2020年2月5日
    769
  • 人生到了下半场,对手只剩下自己

    文 | 水木然 · 主播 | 韩丹 来源:水木然(ID: smr8700) 人生的上半场,是为了战胜别人。 人生的下半场,是为了战胜自己。 人生的上半场,我们披荆斩棘,过五关斩六将…

    读书 2020年2月5日
    1.0K
  • 日本“变天”引全民关注

    昨天上午,日本新年号发布:令和。 这一年号将从今年5月1日,也就是日本现任明仁天皇“生前退位”、皇太子德仁即位当天正式实施。 这也是第一次不是出于中国典故的年号,“令和”二字典出于…

    读书 2020年3月31日
    772
  • 人生最好的状态:将满未满

    文 | 京博国学 · 主播 | 简宁 来源:京博国学(ID:jingboguoxue) 苏轼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其实,人生不必太圆满,太圆满了,反而不…

    读书 2020年2月5日
    780
  • 读书 |《诗经》:那些散落在记忆里的美

    一直觉得,在中国,再没有哪部书像《诗经》这样,家喻户晓、人人吟得出其中某些句子,但是,又真的没多少人完完整整看过的经典。 去年,我用了一年的时间,把《诗经》从头到尾认真读了一遍。 …

    读书 2020年2月6日
    70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