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智达
学院:法学院
班级:2016级法硕一班
所在单位:中国邮政集团直属机关纪委综合处纪律检查
几年来,每当有师兄师姐分享求职经验的时候,我都会积极关注并参加,在获取心得经验的同时,也会赞叹每一份师兄师姐不同但都充满意义的人生经历。在听取了许多师兄师姐的经验分享,并亲身经历了求职过程,见证了身边的同学都取得了求职硕果之后,我深深体会到每个人都可以走出一条专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之路。我签约之后,曾有几个师弟师妹向我咨询关于求职就业的建议,作为过来人,我很愿意跟师弟师妹分享自己求职的经历和经验,这些求职经历和经验有的是自己的成功心得的总结、有的是自己失败经历的反思。我唯一希望的就是自己的成功经验或失败反思能够给即将开启求职之旅或仍在学习中的师弟师妹以参考借鉴,助力师弟师妹走过更顺畅的求职之路。
我首先对自己的情况做一下简要介绍。自去年9月份求职以来,我收获了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中国邮政集团等3家央企的纪检岗位offer,也收获了大龙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秘书等多个国企岗位offer。经过综合考量,最后签约中国邮政集团直属机关纪委综合处纪律检查岗。专业学习方面,本科就读于测绘工程专业,研究生就读于法律(非法学)专业环境法方向,虽然年年拿奖学金但专业成绩一般,没有发表过专业类文章,参加过三项党建课题(得益于自己研究生期间在研工处做党建助管的机会);学生工作方面,曾担任法学院党建组织员,一直在班级或者党支部担任普通班干部;实习经历方面,一直在研工处做党建助管,曾在大成律师事务所短暂实习。

1、求职的总体验
就可供自己选择的就业机会来说,我和同学普遍觉得我们这一届的就业形势比我们想象的要严峻。虽然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搜取求职信息,但仍觉好的工作岗位少之又少,如何拿到自己心仪的offer,需要及早准备、全方面努力。就某个求职过程的感觉来说,每一次求职的过程都像一场考试,考察的东西全面而深入,从网申、笔试,再到几轮面试,这场马拉松式的考试非常考验一个人的心态和能力,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将自己学习实践过程中的所有积累沉淀全方位地、最恰到好处地展现出来。
2、求职前的准备
求职前的准备可概括地分为软件上的准备和硬件上的准备。软件上的准备主要是指思想和心理上的准备。思想上的准备最重要的是明晰自己的求职目标,这个求职目标涉及到你的工作地点、行业岗位、职业发展等方面,在明晰自己的求职目标时一定要对各个岗位的具体情况(岗位职责、工作状态、岗位需求等)有清晰的把握,从而通过努力让自己尽可能地成为该岗位的最佳选择,对于如何把握各个岗位的情况,我们可以自己到网上搜索相关信息,也可以咨询该领域的师兄师姐等。对于许多岗位的情况,我有一些认识和了解,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私下加我微信具体详聊。
思想上准备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心态的建设。求职是一个漫长且充满不确定性的过程,我们首先要有自信!虽然北京名校林立,但北师大研究生的身份足可以敲开你所能接触到的任何岗位的大门(这个是根据我周围同学求职结果得出的结论,当然前提是你自身的能力素质不太差)。
以我为例,与我一同参加某央企无领导面试的10个人中,北大人大的毕业生共有6个,双985学历的7个,师大除了我还有一个同学(他最后考上了中央某部门),最后10个人中只录取了我,所以大家一定要有自信。好的岗位很可能就是你直接与清北人进行最后PK,而留下的人一定不会是没有自信心的人。心态建设另一个方面是自己要有一颗强大的心。求职是充满了不确定性的过程,即使与用人单位签了三方协议,对方最后还有毁约的可能性,所以我们需要做的除了充分准备、十分努力之外,还有就是对结果的满不在乎。以一颗充满自信、认真准备、满不在乎的心做好打赢求职持久战的准备。
求职硬件上的准备主要是一些物品的准备,有:
①一身得体的西装,西装最好不要网购,去实体店上身试过之后购买,建议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购买品次较高的西装;
②饰品,眼镜很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整体气质,最好配戴使自己沉稳精神有精英范的眼镜,面试时男生不化妆但可以适当涂抹遮瑕霜,男生长发每次面试之前最好用啫喱整理一下头发等,总之一定要让自己有精气神、最好还有经营范儿;
③求职包,里面要有证件照、简历、各类证书复印件、笔、小夹子、胶水、纸巾、零钱、士力架等;
④各类资料扫描件:推荐将各种获奖证书、成绩单、身份证、学生证、就业推荐表等文件扫描形成电子版保存,以后打印复印都方便,网申时也可能用到;
⑤简历:一般准备两份,求职简历(一页纸),详细简历(网申用)。
3、具体求职时
就业信息来源:
①学校就业网、公号、老师推荐;
②微信公众号;
③各大论坛网站;
④求职APP。
值得注意的是,大家在关注应届生招聘的同时也可以留意一些社招,部分社招在特殊情况下也招收应届毕业生(虽然较少)。
网申:有人说网申看运气,对此我不予否定,但我认为网申成功与否与个人的努力更直接相关,尤其是对于好的工作岗位来说。填写网申一般要花费大家很长时间,有的甚至是3-4个小时,所以大家要有针对性的网申,不然很浪费时间。网申时最重要的是认真,除认真填写之外,还要get到自己岗位看中的点,并把最符合岗位需求的、自己最精彩的点放在前面填写,或者转变叙述自己经历的方式以求最佳地符合岗位需求点,这里建议大家在9月份前就把网申的所有资料准备好,并且逐字逐句斟酌,不断精炼美化。
简历:简历最好做两类,一类是详细信息简历,用于网申;一类是个人精简简历,用于投递和面试等。准备简历时最重要的是内容准备,大家可以把自己从事过的事情做转化与包装,从而增强自己简历的亮点。简历中的内容最好量化地体现出来。有许多内容要填写时,一定要把最重要的写在前面。用于投递的简历最好做成一页纸。简历可以不华丽,但格式一定要整齐
,不能有格式上的瑕疵。可以针对自己所投的岗位调整简历相关信息和布局,有针对性地准备简历。简历的准备还有很多技巧,一些不方便细说,大家有疑问可以联系我或者到网上搜一些经验等。
宣讲会:宣讲会可以说是整个求职过程最没有含金量的一个环节,但又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宣讲会是一个考验态度的过程,它的作用在于可以提高你的网申通过率。虽然很多时候跑宣讲会很费钱和费精力,但有时间建议大家还是多去跑宣讲会,尤其是自己关注的岗位更要去跑,有时候机会就是留给勤奋的人。在这里再分享一个小技巧给大家,跑宣讲会中间会有很多空闲时间,比如坐车坐地铁或者其余的一些等待时间,其实是很无聊的,建议大家此时可以打开app刷刷相关笔试题目(许多单位的笔试题目是公务员的行测类型的题目),这样既不会太浪费时间又能复习一下笔试。
笔试:许多国有企业的笔试题目是公务员行测题目加与自己企业相关的申论文章,当然一些特别的企业可能不同,大家如果有心仪的岗位,最好提前查一下该岗位历年的笔试内容。笔试可以在你准备公务员考试时一同准备,但一定要尽早开始准备,最好暑假着手准备,不然等到9月份开学后,宣讲会、网申、招聘会一拥而上,就没有时间系统复习准备了。具体准备方法,大家可以去网上查一下公务员准备的攻略,按照该方式进行准备便可。这里有一个可能适用面不是很广的经验:有的企业会集中网上笔试,如中国烟草,虽然笔试的题目也分为行测和申论,但题量大,很好地完成各部分可能性不大,在此我建议做行测题目时不要慌,要认真答题,申论留下能写完的时间就好,因为部分企业可能会根据客观题目直接进行第一轮筛选,所以客观题还是很重要的,当然主观题也很重要,尤其是要逻辑清晰、写够字数。
面试:虽然每次面试我都紧张,但回过头来看,面试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其实有时候当你开口说话时,面试官通过你的言行举止和谈吐就能判断你是不是他们要的人,很多时候面试官只是吓唬你,考验你的抗压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所以,保持勇敢和自信,落落大方地展示自己就好。
对于结构化和半结构化面试(就是一圈人问你问题),我建议大家看一下公务员的面试课程,主要是自我认知类的面试题目,对企业的一些面试很有帮助,比如我在面试某岗位时,面试官让我谈自己的性格,因为我看了公务员面试的课程,所以我首先就反应过来,这个题目虽然在问我的个人性格,但实际上我只有知道该岗位所需要的从业者具有的性格、并回答我就具备这样的性格才能打动面试官,所以建议大家看一下公务员面试相关课程或书籍。结构化面试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真诚,虽然你给出的回答可能有很多夸大的成分(充满了不真诚),但你一定要表现出来你很真诚靠谱的样子,这样才能取得面试官的信任。
对于无领导小组面试,我的唯一建议是:不要急着做领导,要心平气和不突兀地在讨论辩论过程中,确立自己的领导或者重要参与者的地位。如此,你就赢了。
关于笔试面试,大家在准备的时候可以多到网上搜针对自己岗位的或公司的经验贴进行学习,同时多了解自己应聘岗位和求职公司的相关信息也会对笔试面试有很大帮助。
4、写在最后的话
我求职过程中还有其他一些经验或感想,不成体系地集中在这里表达出来供师弟师妹参考:
①求职过程可能充满了不顺心,但不要放弃不要灰心,最适合你的就在前面等着你。我最初的求职目标是国考和京考,不幸都落榜了。准备公务员考试的过程中顺便参加了几场国企面试,找到了现在这个也很满意的工作;
②充分利用在校期间尝试各种机会和可能,说不定就遇到了对你人生发展都十分重要的机遇。我就是比较偶然地被老师推荐到研工处做助管,才积累了许多党建方面的经历,对我后续的求职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③天津市选调生或者其他定向选调生政策都非常不错,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同学可以多试一试,不一定非得盯着北京的一些机会;
④我左顾右盼地度过了研究生三年才发现,若三年集中力量做一件事情,最后的结果肯定错不了,甚至都会惊讶到你自己;
⑤比起来刷剧或者玩游戏,不如多和周围的朋友出去玩一下或者去图书馆学习一下,因为毕业了才发现,研究生三年积累的一生财富,除了知识就是你周围这群师友。
本文内容来源: 京师法海 | 作者:刘智达
仅作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