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473 | 职场老领导分享,2大痛点不能沾:彼得原理与职业倦怠1
作者:一鸣
职场是一片江湖,而作为管理人员,更是这片江湖之中的主角和重要演员,如何在这片江湖里打拼出属于自己的天地,让理想变为现实,却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管理,归根结底是为绩效服务,它重在管人。管人有“道”也有“术”,什么是管人之道和管人之术呢?
接下来预计将利用10个章节来谈谈管理的道与术那些事:
1.一个管理者,过不了这5关10卡,你做得再多都是无用功
2.职场精英必知:学会培养员工,才能快速升职加薪
3.职场老领导分享,2大痛点不能沾:彼得原理与职业倦怠1
4职场老领导分享,2大痛点不能沾:彼得原理与职业倦怠2
5.智慧领导带团队,抓好这4件事,好绩效不用愁
6. 95后不好管,掌握3大思维,让管理不再那么难
7.团队战斗力的提升,60%是战略问题,40%是战术问题
8.从一个升职案例,谈角色转变,4大策略当先行
9.做好这4点,你就深受领导喜欢,或会委以重任
10.运用2大法则,倍增团队工作效率,明智领导都在用

团队
下面进入本章节:
前不久,跟一位极为成功的老领导不期而遇,随后就说到了在职场做管理的事,他分享了2个职场管理人员的痛点,个人颇有收益。
我们一起先来看看第1个痛点:彼得原理
一.彼得原理的内容
彼得原理由教育学博士劳伦斯·彼得提出,该原理与墨菲定律、帕金森定律并称为西方管理学三大定律。
什么是彼得原理呢?
该原理总结、分析了近1000个有关组织中不能胜任的失败实例,于1960年首次提出。其具体内容是:
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员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
每一个员工由于在原有职位上工作成绩表现好,能够胜任当前工作时,就将被提升到更高一级职位。
如果他仍能继续胜任则将进一步被提升,直至到达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
每一个职位最终都将被一个不能胜任其工作的职工所占据。

彼得原理
二.彼得原理的存在原因
1.组织发展的需要
任何一个组织,都在追求发展,那就需要更多的人、更多的人才。
人,遍地都是,而人才则是可遇不可求。
而组织当中,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业绩优秀的人员,这些人自然会被组织认定为人才。
从社会上引进已经被证实过的人才的成本太高,于是,组织就理所当然地将他们认定的人才提拔到管理岗位上来。
根据垂直晋升的原理,那些业绩优秀的人员,就有可能被提升到更高一级的职位上去工作。
在这里,组织会忽略一个问题:那就是优秀的业务员,不一定能带领出一个优秀的团队。
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单兵作战能力突出,但在一个团队中,需要的是协同作战、统筹配合的综合管理能力。
才能、岗位的不相匹配,是组织忽视的重要环节。

组织发展
2.个人欲望的需要
当职员晋升到管理岗位上来时,刚开始会有诚惶诚恐之感,但时间一长,也会觉得原来管理就这么简单,于是就有了继续上升的欲望。
我们都知道,单兵作战、连排战术与师团级协同作战根本就有着本质的区别,在自己并没拥有相应实力的情况下,总会向领导含沙射影、旁敲侧击地提出自己想要升职的意向。
这是个人欲望或价值体现的需要。

个人需要
三.彼得原理的基本表现
一个人只能胜任当前的岗位能力需要,这叫“晋升极限”,如果你再提升他一级,那就叫“极限晋升”,彼得原理条件下的当事者本人,他会怎么办?
第一个反应就是开始“伪装胜任表演”,虽然能力不济,那也得硬扛着。
1.疲于奔命
一个完全不胜任的岗位,面对一大堆团队事务,由于缺乏统筹协调能力,只能是按下葫芦浮上瓢,这个事情还没干完,另一边又出现了紧急情况,就像一名消防队员,面对四面八方的火情,加班加点也干不完的事。
疲于奔命,是极限晋升的基本表现。

疲于奔命
2.虚假忙碌
当能力与岗位不相匹配时,面对即将开展的工作,完全是一副不知所措的状态,他怎么办呢?
造假象:营造出自己很忙的假象,但假象毕竟是假象,你只要稍微观察一下就明白了。
事实上,当事人也非常焦虑,他只能通过做其它并不重要、甚至都不是次要的工作来造这种假象。
因此,你只要观察他所做的工作是否重要与否,就完全可以做出准确的判断。
3.积极备问
由于能力不济,核心业务迟迟不见动静,领导自然就会过问此事。
这种人虽然才能与现岗位无法匹配,但一般的思维能力还是有的,他们随时都准备着迎接领导的过问或检查,为此,准备了一大堆客观理由,归纳起来就1点:准备工作即将到位、工作即将开始。
但领导过上两天再问,仍然还是“准备开始”的回复。

积极备问
4.事必躬亲
他没有能力开展团队的核心业务时,反而会给人事必躬亲的印象。
只要是本团队的大小事务,他都会不留死角、不遗余力地过问,有时的关注点,会是连一般员工都不屑关注的问题,但他还问得一本正经
,给人以事必躬亲的好印象。
但作为团队领导,你的关注点应该是那些对团队业绩产生重大影响的事务,而不是这些无关痛痒的细枝末节。
5.以点盖面
作为管理人员,开展工作时常常是以点带面稳步推进,但这种无法胜任本职岗位的人,常常会“以点盖面”。
因为他以前就在这个团队,必然会有他所精通的地方,否则也不会升职。
所以,这时,他往往会将自己精通的东西,继续向大家展示。
这种行为,既是一种粉饰行为,也是一种心虚的表现,因为他无法直面团队的整体工作及其任务、目标。

事必躬亲
关于管理的2大痛点内容,本章节的精彩内容到此为止,欢迎持续关注!
上述观点你同意吗?欢迎在下方留言交流!
延伸阅读链接:
升职469 | 思维决定成就大小,8大思维夯实升职之基(2)
锁定疆南职都,分享职场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