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是一种权力的雄辩术—— 尼采
01
2019年5月16日,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去世,享年102岁。
他的作品享誉世界。他曾经登上《时代》杂志封面,也曾出现在美国总统肯尼迪、法国总统密特朗、首次访美的邓小平身旁。
他65岁生日宴会的举办地点是人民大会堂,主办人是当时中国的两位副总理。
“他(贝聿铭)才是李小龙之后唯一一个可以在世界范围内称得上真正偶像级的华裔。”得知贝聿铭去世,北大教授陆扬如是说。

即使对这位偶像级的华裔的不熟悉,你对下面这两幢建筑,大概也不会陌生。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

巴黎卢浮宫的金字塔入口
它们的设计者,正是这位大名鼎鼎的贝聿铭先生。
除此之外,他堪称神作的设计还能列出一长串,而且无一不具有看一眼便经久难忘的魔力。

苏州博物馆

北京香山饭店

克利夫兰摇滚乐名人堂博物馆

华盛顿国家艺术馆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对于建筑作品,贝聿铭最为珍视的,是其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最美的建筑,应该是建筑在时间之上的,时间会给出一切答案。”
而他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02
提到贝聿铭的代表作,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卢浮宫拿破仑广场的玻璃金字塔。
但其实,贝聿铭的这一设计最初在法国却遭到了众多非议。
在最初公布建筑方案的会议上,贝聿铭的设计遭到了委员们的激烈批评和质疑:
“你为什么要到巴黎来毁掉我们的建筑遗产?”
“不可理喻!”
“什么东西?一个巨大的破玩意!”

贝聿铭为卢浮宫扩建设计的图纸
贝聿铭解释,玻璃金字塔会像一个闪亮的钻石一般光芒四射。
然而委员们回答他:“不,贝先生,它看上去一定很丑,或者像很便宜的假钻石。”
但这还只是反对的开始。
《法兰西晚报》甚至头版放上了金字塔的模型,大标题:《新卢浮宫已经激起公愤》。
文章大意是,法国最辉煌的历史建筑,就要在一个外国人的魔爪下惨遭蹂躏了。
贝聿铭招惹了全法国的反对。
不过,他一直坚持言辞犀利地捍卫自己的设计理念:
人们将此事变成了一个政治事件,说了许多并不确切的事情。这样做不太光明正大,坦率地说,我愿意与任何一个提出其他解决办法的人去比较,但没有人提出来……
面对能把人淹死的唾沫星子,他选择不妥协。
他曾说:“建筑设计师必须有自己的风格和主见,随波逐流就肯定被历史淹没了。”
1989年,卢浮宫改造工程如期完成。
原先那些贝聿铭的反对者,一见实物,大多数都闭嘴了。

人们蜂拥而至,顺着旋梯缓缓走下,全世界的媒体为贝聿铭的作品叫好。
法国人开始称赞金字塔是“卢浮宫里飞来的一颗巨大宝石”。
以前的争议和羞辱,都被人遗忘了。
如今30年过去,玻璃金字塔和卢浮宫早已融为一体。它们和《蒙娜丽莎》、埃菲尔铁塔一道,成为了法国的象征。
03
曾经有人嘲讽贝聿铭的费用过高,说聘请贝(PEI)就是“付钱,付钱,付钱”(Pay)。
对此,贝聿铭的回答是:
I. M PEI(pay), not I.M FREE。
他始终强调自己的中国人身份,在路易斯·康的儿子为父亲拍摄的一部纪录片《我的建筑师》中,贝聿铭有一段这样的对话:
问:你的成功率很高?
回答:是的。但可能是因为我更加耐心,因为我是个中国人。

2006年10月6日,是苏州博物馆的开馆日。
这座以园林、昆曲和文人墨客的失意而著称的千年古城好久没有这样冠盖云集。200多位中外来宾站在那里,齐齐簇拥着一位白发老者。
是苏州博物馆的开馆日。有趣的是,当外宾们充满尊敬地向老人致意时,两旁的苏州乡亲们,却用家乡话喊着:
老贝,谢谢倷!
这个老贝,就是苏州人对贝聿铭的爱称。

对于全世界来说,贝聿铭是赫赫有名的建筑大师,但对于那些苏州乡亲们来说,贝聿铭,是苏州的孩子。
三年前的2003年11月4日,苏州四大名园之一的狮子林进行着一席极品精萃的苏帮家宴。
宴会的主人,是86岁的贝聿铭。
在整个苏州,乃至整个中国,有“特权”在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典园林内,以这样一桌绝世家宴飨客的,大概只有贝聿铭先生一位了。
贝聿铭并不是什么权势熏天的大人物,这只不过是温柔敦厚的苏州人,对这位“乡亲”表达感谢的一种方式。
2002年,85岁的贝聿铭,接受了生平“最具挑战”的设计项目——苏州博物馆新馆,他把在中国大陆最后一个亲自操刀的设计项目,献给了故乡。
更何况,狮子林本来就是贝家的产业,至今仍有老苏州人,把狮子林称作“贝家花园”。
童年有一段时间,贝聿铭每年暑假就是在这个园子,与同族的兄弟一起消夏的。到了晚年,他总把这里称作“我的家”。
1949年以后,贝家后人把狮子林捐献给国家,这座有着600年历史的遗珍,才第一次成为普通人可以涉足的“人民公园”。

少年贝聿铭在狮子林
贝聿铭在中国的建筑,他的个人特点与中国文化得到了很好的融合。
他设计的香山饭店,主体建筑为一栋白色的现代主义建筑,采用玻璃屋顶,自然采光,为贝聿铭建筑设计的特点之一。
而后面的的园林,小径弯曲,布置假山,白色建筑倒影于水池中,又是中式园林的代表。还获得了1984年的“美国建筑学会荣誉奖”。

香山饭店
04
如今的苏州博物馆,人流均匀地分布在各个角落。人们经常把镜头对准建筑本身,而不是展品。
美术馆的最后一个展厅里放着一个透明的盒子,装满了写给贝聿铭的明信片,上面除了生日祝福,更多的是感谢。
贝老总说自己是苏州人,因为这里是五百年来整个贝氏家族的发源地和根基所在。
本来在1990年宣布退休的贝老却在2002年设计了苏州博物馆,还亲昵地称之为“我的小女儿”。
在苏州博物馆的开馆仪式上贝老激动而自豪的说:“我73年前离开中国,但根在中国、在苏州。这个博物馆新馆,就是我对家乡的一点小小贡献。”
对于建筑作品,贝聿铭最为珍视的,是其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最美的建筑,应该是建筑在时间之上的,时间会给出一切答案。”
而他对家乡的贡献,更是超脱出时间之外的。
他用了100年,倾其一生,向世人呈现,最美、最极致的设计,也留下了“中国美”的典范。
谨以此文,送别贝聿铭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