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
在我们的读书生涯中,会阅读很多各种类型的书籍,常见的如教科类的、古典类的、外国的…..。我们也会在老师要求下写上几篇关于某本书或者某篇文章的读后感,那么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读后感呢?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读后感?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或一段视频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简单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我们需要在本体(文字或视频)中找到令人感动或引入思考的“点”,由此写成感悟。这个“点”可以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可能是视频中的某个画面。“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升华。“感”是从本体中领悟出来的感触,或者从本体中所看到的而引发的思考与联想。可以说,读后感就是发表你对本体的议论或你对这件事、这段文字、这个画面所产生的情感抒发,要表达鲜明的观点和情感态度。
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写读后感。
一、抓主旨,引原文
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会对其有一个整体把握,形成自己的阅读感悟。开头,可以写出阅读感悟或者概述原文,让读者对这本书或这篇文章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进而再结合自己的感受,发表议论。《读<老人与海>有感》:“最近,我读了一本叫《老人与海》书。这是美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海明威的一本中篇小说,海明威以摄影机般写实手法记录了圣提亚哥老人在海上捕鱼的全过程。他面对浩瀚的海洋、凶猛的大马林鱼和凶恶的鲨鱼、恶劣的天气和多灾的命运,表现出顽强的毅力和必胜的信心。无论是84天的“背运”,还是在与大马林鱼搏斗“感觉到自己要垮下去的时候”,他一直坚信:“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二、议材料,写感悟
引述完原文内容以后,就要对“读”进行评析,可以就事论事,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抽象到具体,由个别到一般,进行深入的挖掘,从而表明自己的立场,《读<老人与海>有感》:“那洗练含蓄的语言,富有韵味的内心独白,使小说像一幅油画,像一首诗,具有强烈的画面感和音乐感。那些看似很平常的自言自语已深深把我吸引,几乎每个字都让我感到流连忘返。读完这些,我感觉到:自己仿佛就坐在老人那条破船上,看着老人下钓,升帆,与大马林鱼'拉锯',用鱼叉赶跑鲨鱼…..。老人的所做所为,无不体现出老人是一个‘硬汉',用家乡的话说就是,吃得苦,霸得蛮。“作者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亮出自己的观点,让人一目了然。
三、联实际,求延伸
一篇好的读后感不能仅仅停留在“读”上,还要有与时俱进,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联系生活实际了。可以谈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引用社会热点,由点及面地展示论述。《读<老人与海>有感》:“当我们身处痛苦绝境时当面对不可逆转的命运时,要学会乐观,积极的看待自己的处境,合理利用自己所拥有的,坚强不屈,永不言败,永不放弃。”
四、概全文,升主题
“编筐编篓,全在收口”,写读后感也是一样。结尾处,可回应前文,强调观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一无论采用何种方式结尾,都必须和前文融会贯通,浑然一体。
总之,可以把上述内容概括为“引、议、联、概”这四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