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经典“买土豆故事”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你是职场“张三”还是“李四”?
张三和李四同时受雇于一家店铺,拿同样的薪水。一段时间后,张三青云直上,李四却原地踏步。李四想不通:老板为何厚此薄彼?
老板说:“李四,你现在到集市,看看今天早上有卖土豆的吗?”
一会儿,李四回来汇报:“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
“有多少?”老板又问。
李四没问过,于是赶紧又跑回市集,然后告诉老板:“一共40袋。”
“价格呢?”“您没有叫我打听价格。”李四委屈地申明。
老板又把张三叫来:“张三,你现在到集市,看看今天早上有卖土豆的吗?”
张三很快从集市上回来了,他一口气向老板汇报:“今天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一共40袋,价格是2毛5分钱一斤。我看了一下,这些土豆的质量不错,价格也便宜,于是顺便带回来一个让您看看。”
张三边说边拿出土豆,“我想这么便宜的土豆一定可以赚钱,根据我们以往的销量,40袋土豆在一个星期左右就可以全部卖掉。而且咱们全部买下还可以再适当优惠。所以,我把那个农民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您回话呢……”
看到这,李四默默低下了头。
职场中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具有较强执行力的人,往往能能赢得机遇,获得快速成长。
很多时候,人和人的差距就在于“多想一点”、“多做一点”。
这个道理用于员工自我教育完全没问题。
学会创造性的完成任务,对领导交办的任务,按照要求完成后,多站在对方角度想一想还有什么能做的。成全领导,就等于成就了自己。
但对管理者来说,如果也只把眼光盯着员工,期待他们的自觉自动,不仅不现实,更是一种管理失职。
因为,影响员工执行力的两大因素:一是员工本身,二是员工的直接上级。管理者对员工执行力的提升有不可推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