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笔记(1):怎样读书

我的读书笔记(1):怎样读书

无目的的读书是散步,而不是学习。

下面为大家整理一份关于“怎样读书”的读书笔记,希望能有帮助。


无论读什么书,都要回答下面三个问题:

一是要读什么书?

二是读书有什么用?

三是读书有什么方法。


胡适先生的回答如下:

我的读书笔记(1):怎样读书

胡适

读书的方法,据我个人的经验,有两个条件:精与博。

从前有“读书三到”的读书法,实在是很好的;不过觉到三到有点不够,应该有四到,是:

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眼到,是个个字都要认得。

口到,前人所谓口到,是把一篇文章能烂熟地背出来。

心到,是要懂得每一句、每一字的意思。做到这一点,要有外的帮助,有三个条件:

(一)参考书,如字典、辞典、类书等。平常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读书,第一要工具完备。

(二)做文法上的分析。

(三)有时须比较、参考、融会、贯通,往往几个平常的字,有许多解法,倘是轻忽过去,就容易生出错误来。

还有前人关于心到很重要的几句话,把它来说一说:

宋人张载说:“读书先要会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又说:“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学贵心悟,守旧无功。”

手到,何谓手到?

手到有几个意思:

(一)标点分段;

(二)查参考书;

(三)做札记。

札记分为四种:

1.抄录备忘。

2.提要。

3.记录心得。记录心得,也很重要。张横渠曾说:“心中苟有所开,即便札记,否则还失之矣。”

4.参考诸书而融会贯通之,作有系统之文章。

手到的功用,可以帮助心到。我们平常所吸收进来的思想,无论是听来的,或者是看来的,不过在脑子里有一点好或坏的模糊而又零碎的东西罢了。倘若费一番工夫,把它芟除的芟除,整理的整理,综合起来做成札记,然后那经过整理和综合的思想,就永久留在脑中,于是这思想,就是属于自己的了。

就是什么书都读。中国人所谓“开卷有益”,原也是这个意思。我们为什么要博呢?有两个答案:

(一)博是为参考;

(二)博是为做人。

博是为参考。

有几个人为什么要戴眼镜呢?(学时髦而戴眼镜的,不在此问题内。)干脆答一句:是因看不清楚,戴了眼镜以后,就可以看清楚了。现在戴了眼镜,看是清楚的,可是不戴眼镜的时候看去还是糊涂的。

博是为做人。

像旗杆似的孤零零地只有一技之艺的人固然不好,就是说起来什么也能说的人,然而一点也不精,仿佛是一张纸,看去虽大,其实没有什么实质的也不好。我们理想中的读书人是又精又博,像金字塔那样,又大、又高、又尖。所以我说:

为学当如埃及塔,

要能博大要能高。

我的读书笔记(1):怎样读书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912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