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杂志」国潮

  1. 他(国棉一厂,治国)认为,目前中国服装品牌同质化和符号化的东西太多了,原因在于品牌自身缺乏对不同生活方式的观察,“做品牌其实就是做生活方式。衣服款式的确有趋同,更深层的同质化原因还是品牌传递的生活方式和理念太相似了”。
  2. 同质化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大部分国潮品牌本质上缺少历史和文化源头。
  3. 许多评论认为,李宁的商业成功并非来自设计,而是其营销和运营。而夸张的设计,是它吸引消费者的一种方式。“李宁的成功不在于设计,去时装周更多是市场行为。”中国 SHOWROOM品牌时堂创始人林剑对《第一财经》杂志说。他认为不只是李宁,对于现阶段的国产服装品牌来说,设计并不是品牌发展最主要的驱动力,“它们更需要的是商业运营的能力,设计是加分项”。
  4. 大家对设计的误解在于觉得设计就是要和别人不同,消费者一定会买很特别的东西,太浪漫化了,好的设计不一定是好的产品。
  5. 设计越来越为品牌的营销服务,而非为了服装本身的穿着与功能性服务。
  6. 如今的“国潮”更多是一个营销概念,而非某个具体品类。
  7. 利用夸张的设计或者联名款在短时间内获得关注甚至制造爆款,某种意义上是一条捷径。但长远来看,它会快速消耗品牌的价值。

—— 《第一财经》2019.12 《“国潮”界度过了务实的一年》

「读杂志」国潮

《第一财经》2019.12

商家创造“国潮”的营销概念,某种意义上是在为当下的社会心理提供宣泄服务。不能概之以“割韭菜”一言之论。

国内大部分企业还太年轻,营销和品牌定位不够明确,所谓的“国潮”更多的是一场营销和品牌定位课堂。

理性消费,理性支持国货。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919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