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奈的颜色怎么了》读后感――画如景还是景

莫奈这个名字是我熟悉的,又是陌生的。小学时只是匆匆地听过提起过这个名字,后来在美术课上以及不同的绘画欣赏中,渐渐知道这个人是印象派的作家,慢慢认知那让人平和的画风。说他是陌生的,是因为对他的作品看得那样浅显,不知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看到铁凝写到莫奈的《麦秸垛》,突然觉得很熟悉。不知是在哪节美术课学到的,或者是自己看书看到的,莫奈的奇怪的颜色。其实也很自然,画作上表现出来的光影现在看来是很正常的。但可以想像在那个时代这样正常的光影是多么的不正常。科学告诉我们视觉是不可靠的,可这句话在艺术上是觉不通行的。绘画总是在感性中夹杂理性的。不能乱了章法,也不能没有了视觉上的感受。

家里曾经有过一个日历,每页都有莫奈的画。只是那时不懂得欣赏,看也看不懂。一个朋友说是喜欢莫奈的画,我便在小学的班级义卖会上把它“卖”给他了。

不懂,不懂。是颜色,还是线条;是平静,还是阴郁。

曾问我看一幅莫奈的画有什么感觉,我沉默片刻。画中有船,船上是有着模糊的脸的人。水不是大片大片氤氲开的水彩,而是细细的线条,一一穿插而成。蓝、绿、白组成了一片水域,不是我曾经想像的,一抹或深或浅的蓝。心里很平静。再盯着看一看,隐约觉得这水是动的,是在日光下闪着异彩的。整个画面偏冷色调,但却不乏动感。我把想法如实叙述。其他的,不再记得。

我曾经怀疑过这些画作的真实性,因此在一段时间内我将莫奈和莫奈的画忘得一干二净。当前些日子在船上泛游时,在阳光的照耀下,我看见了。水是线条状的,不是一抹蓝,而是各种颜色的线条交集而成的。我看见了这样的景,也在景中看见了莫奈的画。这一刻突然恍惚了,不知是在景中,还是在画中。画来源于景,可人们总在生活中说“如画”。画、景,或许从未分离。

我看见了景,读了这篇铁凝的文章,也就忽的想起了莫奈。有时,艺术、绘画总是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绘画对我们也有着很大的影响。我知道,我是这样,铁凝也是这样。她的文章让我重新看到了莫奈的画,提醒我注意这些原本被忽略的细节。

再把注意力放回眼前的风景上,真难分清到底是画如景,还是景如画。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9456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叶脉里的琴声》读后感500字

    在我看的众多书本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本书叫作《叶脉里的琴声》。  书中讲的是天才小提琴手陈卓与“演奏家”夏三好因为古典音乐结识成为好,后来因为一场车祸陈卓不能再拿起小提…

    读后感 2022年6月1日
    160
  •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700字

    怀晨昏,往余生 ――读《瓦尔登湖》有感 只有当我们醒来的那一刻,天才开始破晓。 ――题记 名著是人类思想的精髓,是一把通往世界大门的钥匙,是一个囊括四海的大宝箱,是照亮人类前途的火…

    读后感 2022年6月3日
    127
  • 《别说你懂“英语启蒙”:一本书告诉你少儿英语学习的真相》读后感_800字

    《别说你懂“英语启蒙”:一本书告诉你少儿英语学习的真相》读后感800字 看的第一本英语启蒙的书是安妮鲜花写的,首次了解到北美的英语教学方法,觉得颇有收获,然后微信读书又推荐了这本。…

    读后感 2022年9月15日
    80
  • 最后一片藤叶读后感600字

    爱的藤叶永不凋零――读《最后一片藤叶》有感 一个空荡荡的院子,一面剥落的砖墙,一棵古老的常春藤树攀在砖墙上,干枯的枝条交错在一起,只剩下一片藤叶在寂静的雨幕中耀然挺立―― 正是这一…

    读后感 2022年6月25日
    90
  • 窗外的小豆豆读后感作文600字

    《窗外的小豆豆》是被美国《纽约时报》《时代周刊》《新闻周刊》誉为日本最伟大的女性黑柳彻子所著。 故事的主人公“小豆豆”是一个淘气的小女孩,一个“…

    读后感 2022年7月3日
    76
  •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感悟

    的让我们看《中华上下五千年》这一本书,书里面分为15个部分。分别是:上古、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现代。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夏商周里面…

    读后感 2022年7月23日
    8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