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心目中,大学老师是一个让人羡慕的工作——
社会地位高,受人尊重;有文化,属于高级知识分子系列;有假期,一年寒暑假加起来就几个月;指导的学生是大学生,社会的栋梁啊,这份成就和小学老师、中学老师收获的截然不同。
不过这些都是表面,每个职位的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一面。
现在来寻求职业规划帮助的大学老师越来越多,在此我分享一个案例。
来自二线城市的客户W做咨询,我非常好奇。
博士毕业,45岁,大学老师,工作20年。
而W来咨询的诉求也有些特别:
1、如何找到工作的积极性和动力;
2、是否要跳槽到公司;
3、如何更好地处理家庭关系。
一位男性在职业咨询中提到处理家庭关系,这在咨询中不多见。我从第一眼看到客户的资料,就感受到他是一个特别爱家的,有责任的男性。

第一次咨询时,W就开门见山地说:
“我打算离开大学,已经在其他城市找了一份工作。但公司是创业公司,我有点担心,觉得不是非常可靠。而且一旦过去,孩子初中了没人照顾。”
“你从相对稳定的高校里一下子跳到创业公司,这个确实跨度太大。关于孩子,你的爱人是否可以照顾?”
“我爱人这些年都没有正式工作,孩子主要我老管。交给她我不放心,孩子也不服管。”说到这里,他叹气。
这就是他想咨询如何处理家庭关系的原因。
我们先进行愿景探索,他未来希望自己的状态是: 工作状态是专注的,自己则是儒雅和专业的;而在生活中是舒服、自由、自信而畅快。
他反复谈到自信。
“为什么自信对你如此重要?“我问。
“我一直在学校工作,理论基础很不错,但是实际专业能力欠缺,视野也窄。我的朋友说我很单纯,不成熟,这些都让我没有底气。”W 20年的工作时间几乎都在高校,只有在读研究生的一年时间里在科研单位做过研究。也就是他自从读书,基本就是在校园环境里。这个单一的环境让他却少了人生的历练。
而在做完愿景探索时,我问W的感受,他说:
“我觉得很悲哀!”他声音哽咽。
一个45岁的男性说到“悲哀”,这个觉醒有点让人难过。
“悲哀的背后是什么?“我问。
“我悲哀的是我不知道我自己在哪里。我从头到尾看到的、想要的是父母、妻子和孩子以及妹妹们,我总是为他们担心。”

W来自一个农村家庭,在家中是长子。因为父母是农民,家里的很多事都是他来拿主意。他帮助弟弟妹妹上学,而那些侄子侄女事情也来找他。
而在自己的小家庭里,也是他一直照顾孩子的学习和起居,妻子在他眼里是个没有懂事的姑娘。
“我感觉,在你父母的家庭里你是父亲,照顾一家人,包括你的父母。而在你的家里,你也像个的父亲,照顾你的妻子和儿子。你承担了两个家庭的重要责任,而你忘记了你是个儿子,你是个丈夫,不是所有人的父母。”
W沉默……
“所以我觉得很累,我老是会担心我的父母、妹妹、妻子和孩子。我妈妈和妹妹说不用我担心,但我就是止不住担心。”W过了好一会儿才继续。
“你做父母的角色太久,忘记了自己。你需要做回自己的角色,把其他角色还给应该承担的人。”
对于W这种情况,在中国很普遍:父母含辛茹苦地培养出一个孩子,需要照顾家,帮助弟妹。即使他们成家了,还是会照顾两个家庭。
他们在别人眼中是好儿子,负责任的丈夫和爸爸。他们为家人付出了很多,但却压抑了自己,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在W的身上,他过早为了家庭,成为一个小大人,满足了比人的需求,但自己的内心有很多的委屈。
因此很多男性到了中年,中年危机也来了:奋斗了大半辈子,找不到自己了。而此时上有老下有小,自身承担太多的角色,重重的压力让他们喘不过气来,更加看不到自己。

中年危机的到来,正是提醒我们需要开始向内探索,找到自己,而不是单单是社会赋予你的角色。
接下来在价值观的探索中,W发现,大学老师这个工作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安全感,健康以及爱的价值观。这对他很重要,能在大学里呆了20年,和这部分的价值观满足有关系。
但是特别不满足的是团队合作,被人认可以及薪酬收入。
在被人认可上,W谈到这里非常气馁。
“我负责的实验仪器工作,这类工作在现有的老师的评价体系中占比较低,所以职称和工资一直无法上去。这个体系暂时大家都改变不了,我本人感受到无法获得认可。“
W学的化学专业,一直从事的是化学实验室和教学工作,工资已经多年不再增长。个人发展受现有固化到评价体系的制约,这是他不满意的重要因素。
“另外一方面,大学老师要做科研。这个科研不像在企业大家一起做,而是每个老师像个体商户一样,需要自己设立项目,申请资金,自行找资源。我的科研能力还达不到由我来主导,我可以在别人的项目中担当一块重要角色。科研上不去,职场和工资都无法突破。”
W倒出了最困扰的部分。
总结一下大学里的科研,老师需要像个项目经理一样主导,但W的性格和能力目前更适合做个项目组成员,这让他非常没有底气。

原来做好一个大学老师真不容易,我现在理解为啥很多研究生称他们的导师为老板,这个标准下要求的就是当老板的能力啊!
因为老师之间的关系不是战友,是个体工商户间的关系,大家各做各的,所以团队合作很少。另外在这个环境里相对封闭,这也让他很恐慌。
这都让他迈出向外探索的步子。
而W在性格上,是典型的ISTJ类型。他的自我展现能力不强,向上管理也欠缺,这也让他在高校迟迟得不到发展。但其实他工作认真,而且有自己的想法,尤其他的授课,学生非常欢迎。他能把复杂的东西,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给学生听,大家听得津津有味的。
在这方面他也有觉察,现在正尝试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增加自己的影响力。
我们提炼出适合他的工作要素:工作环境安全稳定,人际环境和谐; 从事研究类;能够有机会与人交流、合作;良好的薪酬收入;具有较强专业度的。
在接下来的方向探索上,提出了以下方向:
1、化工领域公司的化学分析工程师,项目组长,项目总监;
2、化工研究所的研究员;
3、化工领域咨询公司的咨询顾问和项目经理;
4、职业规划领域高考志愿填报或者大学生职业规划。
接下来这些方向需要W做信息搜集和调研。

一周后我们进行第二次咨询,首先做了能力评估。W发现自己的软性能力非常不错,尤其在坚持、抗压、耐心、逻辑思维和分析上。虽然总体技能还不错,但他依然没有自信。
“其实你的不自信,不一定和你的实际能力有关,而是你对自己的认知”,我说。
“对,其实从小到大我就是一个非常不自信的人,即使我读了博士,在高校里当了老师,回到家乡大家都夸我,我内心还是很自卑的。”W有种顿悟的感觉。
“你不是单纯寻找机会提升你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提升你的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度。我觉得你现在的能力会支持你很快上手的。”我鼓励他说。
“我一直想的就是找机会提升能力,忘记其实这可能和我的想法有关。我是需要花时间重新审视自己了。”W若有所思。
而通过调研,他最想走的一条路是在化工领域的公司里做化工分析工作。先从项目成员做起,逐渐成为项目组长和项目总监,走专业管理的路线。
他对于青少年的职业规划也很感兴趣,因为经常有亲戚来找他,询问孩子报考什么专业,他帮助后也很有成就感。这个可以兼职做做,做个尝试。
在行动计划上,基于W对外界职场了解较少,建议在转换时给自己一年的准备时间:
1、充分利用暑假业余时间接触外边的科研公司,他有很多学弟学妹都在这类公司里,寻找一些兼职机会,充分了解这个方向的可行性;而在公司的选择上建议选择较为成熟的企业,这和他追求安全的性格也比较匹配。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方向和自己想象的有出入,可以及时调整,降低转型风险。
2、在现有的工作上,加强和上司的沟通以及和老师的合作,寻找一些发展机会。在现有工作上争取新的机会,也能增加历练。第二次咨询时,他也说到有老师来找他希望一起合作个项目,自己还是非常想去接受这个建议的,我也鼓励他促成。
3、非常重要的一点,W需要加强在专业领域的影响力。他之前发表过不少专业文章,这些年做的研究少,发声也少了。他从事专业工作,需要在一些杂志、行业论坛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当下建立自己的自媒体,加强个人品牌建立,也是非常必要的。在这里我特意给他举了大学老师陈果的例子,她通过自媒体的营销,现在也算一个大咖了。大学老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呆在象牙谈里,也要走出来,发出自己的声音,影响更多的人。
4、多出去参加个人成长类培训和专业类培训,开阔眼界,结识行业人脉。在个人成长培训,推荐他参加NLP简快的关系篇《与父母关系》《与自己的关系》。通过自我成长,慢慢在自己的小家庭中回到丈夫的位置上,让妻子充当妻子。在大家中回到儿子的位置中,把父母的位置还给父母。
对于这些行动计划,W非常期待,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积极改变。

“我其实对年龄还是很担心的,毕竟我都45岁了,还有机会吗?”W最后还是把最让他担忧的事情提出来了。
“我在头条号上看到很多人说年龄大不好找工作,尤其过了40岁后。”
“是有这种的情况存在,但并不是说40岁后的人就没有地方可去了,你之前不是很快就拿到offer了吗?公司更需要有价值的人。”我说。
年龄成了职场男性女性心里过不去的坎,有点让人悲哀。
后来有客户说,很多自媒体平台会根据你的搜索结果给你推送相关内容。如果你经常搜大龄话题,平台就一直会把这样的文章推送给你,自然会让人越读越焦虑了。
在美国,50岁的人还承担着重要的角色,职场相对较为成熟。咱们中国职场还较为年轻,希望未来会走向这个趋势。
W的后续辅导还在进行中,不管他最后走向哪里,这个旅程对他都是一个走向自己的过程。
我能感受他身上那种渴望:在沉睡了45年之后,慢慢醒来,去寻找和遇见那个真正的自己,那个自由的,充满创造力的自己!

作者:王虹老师
中国职业规划师,资深职业规划咨询导师职业规划实战咨询督导班督导老师
作为国内职业规划的先行者,从2010年开始从事职业规划咨询,在近10年的职业咨询中累计咨询近千个案,具有丰富的职业咨询实战经验。
王虹老师在从事职业规划咨询的过程中,不断勇敢地探索,对心理学,原生家庭以及个人成长、亲密关系都有深入研究,咨询功底深厚,对职业问题的剖析全面而深入。咨询尤其擅长职场中高端人士、各类女性群体、留学生、海外华人,客户遍及中国各个省份以及中国香港,英国,美国,新西兰。
王虹老师至今已经旅行16国,跨越5大洲,并参加18个月海外志愿者项目,在美国工作1年,在非洲马拉维工作6个月,成为在美参加此项目的第一位中国人。
2017年9月开设职业规划实战案例督导班,培养实战型职业规划师;
2017年10月建立国内首家女性职业成长平台,目前在线2800多位女性;
2018年6月建立女性年度职业成长南丁班,一期年费学员260+位;
2018年8月建立职业规划咨询团,有4位咨询师;
2018年12月推出职业规划新书《觉醒:把人生设计成你想要的样子》;
2019年1月创立火把咨询师俱乐部,旨在为国内职业规划咨询师提供沟通平台;
2019年3月开设职业规划师咨询实战班(基础班),致力于培养新手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