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阅读感言800字

可惜了,于连

《红与黑》被誉为“灵魂的哲学诗”,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这样一部传世之作我却一直未能驻足阅读,直到今年才抽出时间一览究竟。

那几天,我的注意力像磁铁一样紧紧被它吸引。当最终合上书卷时,脑海里于连的形象却总也挥之不去。那个向社会宣战的不幸儿,那个孱弱腼腆,社会地位低下但又野心巨大的青年人……

“平民出身,较高文化,任家庭,与女主人发生恋情,事露,枪杀恋人,被判死刑”是于连一生的骨架,“追求”幸福的“热情”和“毅力”、对阶级差异的反抗所表现出近乎英雄的气概就是他动人的血肉。这是于连处在青年的冲动下追求“英雄的梦想”经历,也是对那个社会形态的反抗,更是对碌碌无为、虚度青春的反抗。 

在如今的社会,于连的形象正在焕发另一种光彩。

当现实成为理想的风帆前行的障碍时,是逃避还是坚持抗争?有些人选择紧紧抱着一份“铁饭碗”,不求上进,一味追求安逸却整日怨天怨地。那这些人就是逃避者,他们或许因平庸而暂得偏安一隅,却最终将跟不上社会前进的步伐而被社会所淘汰、抛弃。而另一些则选择了“直挂云帆济沧海”。他们拼搏进取,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奋斗,而努力,走在时代的前列。他们和于连一样不甘平庸,勇于追求自己的幸福。

当然,我们需要学习的是于连身上不懈追求幸福的坚定信念,而他因追求幸福误入歧路而戴上虚伪的面具则是那个黑暗时代的悲剧,我们不能重演。

通过仔细阅读,我觉得于连所魂牵梦绕的幸福是社会和他人的眼中的和口中的幸福,是盲目追求他人和社会所承认的幸福。正如他为摆脱了父兄的虐待而幸福,为在德.莱纳夫人面前履行某种责任而幸福,为骄傲的玛蒂尔德在自己面前屈服而幸福,为一次次地发迹而幸福……他渴望幸福,可他真的了解幸福是什么吗?他认为得到权势是一种幸福,于是他发誓“宁可死一千次也要飞黄腾达”。为此,他精心制出了一个又一个“作战计划”,使出各种虚伪手段,争取他心目中的幸福。可是事实证明他并没获得多少幸福,不过是黄粱一梦,得到的仅仅是片刻的激情而已,激情过后则要面对自己良知的拷问,陷入深深的自责中。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所谓的“成功”仅仅是披上了幸福的外衣而已,但我们的于连却为了表象而牺牲了本质,陷入了重重漩涡,直到最后在狱中才从真正解脱出来,获得了心灵上的自由,坦然地面对死亡,结束了他波折动荡而又充满矛盾的年轻生命。

难道幸福一定要飞黄腾达,得到他人和社会承认?难道我们非要重蹈他的覆辙,最后才幡然醒悟,才发现已经迟了?我们生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她没有复辟王朝时期贵族的反动,教会的黑暗,也没有资产阶级新贵的卑鄙庸俗,利欲熏心。现在追求幸福的康庄大道向我们敞开,所以来吧,们,让我们卸下伪装和面具,找到真实的自我,找到本质的幸福,能够真诚地对待每一位,能够幸福的活着……

可惜了,于连。

真的可惜了,于连。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20145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名人传读后感400字

    我读的书是很有意思的《名人传》,这本书里讲述的是伟人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的一生。贝多芬呢,他是为人类音乐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米开朗基罗把纯净的心灵用圣洁的雕像、美丽的画留…

    读后感 2022年6月28日
    249
  • 九型人格读后感

    这是一篇读后感10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让你保护你 我一直不明白自己的人格类型,读了整整一个月的《九型人格》,我终于知道,我属于一个典型的八号人格&md…

    读后感 2022年10月23日
    31
  • 《不存在的女儿》读后感_900字

    《不存在的女儿》读后感900字 一个大风雪的夜晚,医生戴维亲自为妻子诺拉接生。一对双胞胎降临人间,其中的女孩却患有先天性唐氏症。戴维因为同样患有唐氏症的妹妹的夭折,在痛苦中一路走来…

    读后感 2022年9月2日
    136
  • 《富爸爸穷爸爸》读后感精选作文5篇

      无论是谁,一生中都离不开金钱,所以掌握一定的理财技能会让我们的生活过得不至于那么艰难。最起码在急需用钱时,不会一筹莫展,不知钱从何来。下面是范文汇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

    读后感 2022年11月6日
    31
  • 《不上补习班的第一名》读后感350字

    【第1篇】 因为我不太自律,所以吗给我买了一本名叫《不上补习班的第一名》的书。 书中主人公小米是一位很不自律的女孩。做任何事情都是由妈妈给她安排。突然有一天,班上转来一位来自的新,…

    读后感 2022年7月24日
    90
  • 《荣耀之重》读后感1000字

    《荣耀之重》读后感1000字: 在回味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关于“名与实”的分辨和思考比比皆是。或许是因为,对于人本身而言,许多渴求之事都会变成名与实二者之间的取舍。之所以有取有舍…

    读后感 2023年2月14日
    2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