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专题系列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专题系列,主要就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关键点逐一分析解答,本期主要就自我认知、职业规划的阶段划分和如何选择合适的工作三个关键点作出分析,希望对同学们有帮助。生涯设计公益网(www.16175.com)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专题组推荐。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第一步——自我认知
在希腊帕尔纳索斯山坡上,有一座曾经驰名整个古希腊的载尔波伊神托所,这里有一座石造建筑物,他的起源可以回溯到3000年以前。古希腊历史文献上说在这个神托所的入口处,人们可以看到刻在石头上的两个词,翻译成今天的话,就是“认识自己”。
认识自己是职业规划的基础,对恰当的职业规划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职业规划的思考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能干什么?即你的特长,这是别人给你机会和报酬最重要的标尺,也是你人生赖以生存的筹码。当今人力资源界对人才的类型作了形象的区分:即“一”型人才、“I”型人才、“T”型人才、“H”型人才、“十”字型人才,其中纵线代表专长,横线代表知识面。
1、“一”型人才:是指知识面宽、各方面素质都有一点,但不具某方面专长的人才。
2、“I”型人才:是指在某方面专业知识相当精神,但知识面较窄、整体素质缺乏的人才。
3、“T”型人才:是指不但有某一方面专精的专业知识技能,同时还具有相当广泛的包括合作、沟通等通用能力的人才。
4、“H”型人才:是指有两方面或以上较专业知识,而同时又能交叉融会素质较全面的人。
5、“十”型人才:是指既有较宽的知识面,又在某一领域有比较深入的研究,更重要的是敢于出头、冒尖、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从近几年有关人才的新闻报道和人才市场的需求来看,复合型人才都摆在了最显著、最急需的位置。从日化,制造、医药、旅游、传媒、房地产等传统行业,到通信、软件、生物、物流等高新及新兴产业,复合型人才都成了企业竞相争夺的“香饽饽”。然而,综观目前的人力资源市场,大部分的人才属于“一”型和“I”型两种,可称得上复合型人才的“T”型人才为数不多,而“H”型、“十”型的符合创造型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p#副标题#e#
对自己属于哪类人才进行理性的分析和判断,有利于做出正确的职业定位,能扩大谋职的胜算,也有利于确立自己职业发展的目标。信中立投资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汪潮涌先生1993年担任全球最大的投资银行摩根·斯坦利亚洲有限公司副总裁,年薪过百万美元,在回忆起他当初进军华尔街的往事,汪潮涌笑言自己是“以己之长,攻其之短”,他知道自己如果到华尔街跟那些银行家们谈股票、债券,一个初出茅庐的MBA学生,人家根本就不会把自己当回事。所以他突出了自己的特长,他的长处一个是在清华打下了很好的理工科的数量分析基础,还有电脑做差异模型,做统计学的模型,以及概率分析等。正因为他认识了自己的“长板”,所以得到了职业生涯的一张镀金的入场券。
第二,我想要干什么?这是你未来职业的发展方向,是自己的管道。亚里士多德说:“明白自己一生追求的目标是什么非常重要,因为那就像弓箭手瞄准了靶子,我们更会有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卢恰诺·帕瓦罗蒂回顾自己走过的成功之路时说:“当我还是一个孩子时,我的父亲,一个面包师,就开始教我学习唱歌。他鼓励我刻苦练习,培养嗓子的功底,后来,一个专业歌手收我做学生,那时,我还在一个师范学院上学。在毕业时,我问父亲:‘我应该怎么办?是当教师还是成为一个歌唱家?’”
我父亲这样回答我:“卢恰诺,如果你想同时坐两把椅子,你只会掉在两个椅子之间的地上。在生活中,你应该选定一把椅子。”
“我选择了。我忍住失败的痛苦,经过七年的学习,终于第一次正式登台演出。此后我又用了七年的时间,才得以进入大都会歌剧院。”
有人说选择之所以艰难,就在于选择的同时意味着放弃。古人告诉我们: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逐两兔者必失之。因而,鲁迅为了更充分地实现人生价值,毅然弃医从文;爱因斯坦把小提琴作为业余爱好,才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在科学领域漫游。不少人常常正面临左右为难,摇摆不定的职业取向,这个时候应该深刻地审视自我并做出选择——什么才是你所不能放弃的?而这不能放弃的一个,就是你应该追求和营建的职业平台。“有志之士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有伟大作为的人心中总会有个确定的目标在指引自己,正如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所说:“梦想不足以支撑我们到达远方,但到达远方一定要有梦想。”
#p#副标题#e#
第三,我正在做什么?也许每个人都有梦想。然而大多数的人慢慢让梦想变成了幻想,只有少数人能让梦想变成现实。而造成这两者区别的主要原因就是,前者把梦想看得高高在上、遥不可及,后者却时刻在想:我正在做什么?我是否又向梦想迈进了一步?
在进行职业规划之前,不妨用笔记录你一天的经历,看看你是在勤奋努力,还是在得过且过?你是在主动承担责任、积极寻找机会,还是在消极应付工作、被动接受任务?你是在不断学习进取,还是在固步自封?对待工作的态度你是精益求精,还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在团队当中,你扮演的角色是领头羊还是绊脚石?你正从事的工作,究竟是和梦想背道而驰,还是迈向梦想的一个台阶?
认清楚自己正在做什么,对有效地进行职业规划大有裨益。它能告诉你距离实现梦想还有多远。有的人朝着现在的方向继续前行就能到彼岸,有的人却正南辕北辙,不转换职业方向、改变职业态度,只能和梦想越来越远。
第四,我应该干什么?在审视过自己正在做什么之后,就该思考自己应该做什么的问题了。当今社会分工精细化,就业危机,劳动力过剩与专业人才稀缺两极共存并日趋分化,在人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下,许多流连招聘会的谋职者开始意识到,一个理想的职业应该是即能发挥自己的能力,与自己的兴趣和长处相吻合,又能使自己在工作中得到培养。然而,大多数人一开始并不具备“爱一行,干一行”的资本,那么只有“干一行,爱一行”,先强做好应该做的事情,才有机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职场中有条有名的“蘑菇定律”——初入职场的人起点比较低,特长没有显现出来,往往被安排在不受重视的部门或职位干跑腿打杂的工作。好比蘑菇总是生长在阴暗的角落。处于“蘑菇时代”的新人常常觉得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而这时要做的,就是踏踏实实做好应该做的事情,让自己成为普通岗位上强有力的竞争者,然后才有可能得到机会,获得发展,告别“蘑菇时代”,逐渐长成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
二、大学生职业规划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30岁之前,打好职业基础是第一位的,报酬是第二位的,要主动接受培训,找到一个好老板,并在你能找到的最好环境里参加实际工作,获得实际体验和技术知识,增强职业自信心。
#p#副标题#e#
许多人在求职过程中眼高手低,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他们不愿意踏踏实实地做好工作,谋求发展,而是不断地跳槽,希望能闯入一条高速发展的快车道。然而往往事与愿违,他们不断地“求职”,却因为过去的经历并没有给他们留下可用的资本,不但没有身价倍增,反而不断地贬值。
人生的初职阶段最重要的是学会和了解社会及职场生态环境,同时加深自己的能力和专业度,没有人能一步登天。三十岁以前的工作是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是金子总会发光。许多事业有成的人同样经过了这样一个预热的阶段,才迎来了辉煌的人生。
因而,不要求职要“谋职”,确立从基层做起,从基础做起,逐步积累经验,循序渐进谋求发展的思想理念,这对任何人的职业人生都是非常有用的忠告。
人们往往把靠打工获得千万身价的人称为“打工皇帝”,用友软件集团公司前总裁何经华就是其中非常有名的一位。他把20多岁到30岁之间这段时间看做人生的第一个阶段,并用“无知无力”概括这个阶段的特点。他告诉年轻人,第一个十年你不要追求工资,你应该要投资自己。今后的社会凭借两个东西来竞争,一个是知识,一个叫技巧。因此对自己的投资就体现在要能够做到某个岗位因你而不同,而不是你因为某个岗位而不同。
第二阶段:
30多岁到40岁的时候,这个阶段,是一个人的黄金时期,具备了充沛的精力和挣钱的实力,你的领导水平将接受检验,你将会为你应得的报酬而与老板讨价还价。这个阶段尼已拥有了为人处事的丰富技巧,有了扎实的管理能力,有可能上升为智慧型的领导人,最终成为有名望的专才,这个过程就是职业阶梯的稳步走向。同时,这是积累你所需财富以增加你选择机会的时候了。你可以考虑你是做一个合伙人还是做一个独立的企业家,是做个职员还是做一个老板。
第三阶段:
40岁以后,你做到不拘泥于现在的各种选择,要保持灵活性,这样就会进步。如果前面两个十年你走得很扎实,那么四、五十岁的时候,你能做一个公司真正的大老总,人生的财富是从这个阶段开始大幅增长的,这个时候你的收入将会远大于你的生活所需。最后,你安排好自己光彩地退出来,或继续你喜欢的工作生涯,只要你喜欢,你愿意干多久就干多久。
#p#副标题#e#
人生职业的发展往往有这样一个层级递进的过程,踏踏实实地干好当下,做好这个阶段该做的积累,厚积薄发,往往能顺利地在恰当的时候纵身一跃,到达更高的平台;而好高骛远的人,往往不能脚踏实地地做好手头的事情,于是也就失去了起跳的踏板。
因而不管处于职业发展的哪个阶段,以下几点都是职业规划必不可少的要素:
1、 无论你现在从事的职业是什么,对职业要负责这一点切切不可忘记。做好今天就是对明天最好的准备。
2、 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为人处事的能力和工作的能力不可偏废。要优化你的交际能力。
3、 要有灵敏的嗅觉,善于发现变化并适应变化,善于学习新技术。
三、职业生涯规划之如何选择合适地工作?
做对的事情(DO RIGHT THING!)这比你把事情做对(DO THING RIGHT!)更重要!偏离了方向,走得越远,目标越遥远。想反,只要方向正确,哪怕只是超前迈出一小步,也在接近目标。因而,选择合适的工作对实现职业规划有决定性的意义。
什么样的工作才叫合适的工作?“适合”的工作有三大标准:
一、工作性质、内容符合个人职业规划,能够激发工作热情和职业志趣,并且通过努力,个人能力能达到工作的标准和要求,工作本身反过来也能够为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提供广阔的舞台;
二、工作能够为个人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平台,或者能够为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某一个阶段的积累,也就是说,合适的工作应该让从业者看到工作的未来,看到自己事业发展的前景。也许这个工作不是职业者的终极目标,但是它能够让职业人明确在这个工作上所能得到的锻炼机会和提升空间,明白这个工作是自己职业目标实现的重要台阶,是自己职业成就的重要的有机组成。
三、工作的薪资待遇能够客观体现个人的职业价值,保障个人的生活和发展需要。
当下许多人面临职业选择往往陷入误区:将追逐热门职业等同于职业前景;将别人的价值判断作为选择职业的依据;用赚钱多少衡量职业价值;这下无疑都是盲目短视的职业观,是缺乏正确的人生规划的表现。这种人正是忙于得到一桶水的价值,而失去了铺设管道的机会。
#p#副标题#e#
知道了什么是合适的工作,那么如何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呢?
选择并从事合适的工作是不断向职业成功迈进的基础,是逐步实现职业规划的必经之途。脱离这个实际基础,再美好的职业规划也只能是镜花水月,空中楼阁。找到合适工作两大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在前文所说的自我认识和“个人品牌”打造的基础上,进行职业定位并做好充分的准备。微软中国前总裁唐骏说:“人生的职业成长关键的只有几步路,而这几步路关键还要看自己的准备。”职业成长关键的几步路就在于职业的选择,而要得到选择的职业就需要周密充足的准备。
第二个步骤是落实职业选择,实施生涯规划:在职业定位明确的基础上,我们要不惜一切努力地获取它。只有真正从事合适自己的工作才代表着个人的职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不管是求职跳槽还是晋升加薪的过程,个人应该清晰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在工作上能够获得什么,这一切又在个人的职业生涯的发展过程处于什么地位,提供什么价值。如果偏离了自己职业规划的轨道,再诱惑的工作或职业都应该有勇气对它说“不”。据说爱因斯坦曾经收到过一封信,信中邀请他去当以色列的总统。但是爱因斯坦坚决拒绝了,他在信中写道:“我整个一生都在同客观物质打交道,因为缺乏天生的才智,也缺乏经验来处理行政事务及公正地对待别人,所以,本人不适合如此高官重任。”相反,很多人因为不能拒绝“高薪高位”的诱惑而选择了不合适自己的职业,最终只得到了昙花一现的辉煌,而失去了长足发展的机会。
个人的兴趣爱好、价值取向与所从事的工作如果能够高度契合,不管是对个人、对公司还是对社会无疑都是利益最大化的表现。由于当社会体制还无法完全实现对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如果个人对什么是合适自己的工作,如何获得合适的工作等基本问题缺乏概念,将会在今后的社会、职场发展中被逐步淘汰。
中国有句俗话叫“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充分说明了职业选择的重要性;美国一个社会调查商务机构从1962年开始,连续30年不间断地对1000万个欧美60岁退休的老人进行调查:“你回望自己过去的岁月,最悔恨的一件事是什么?73.98%的人填“入错行。”
#p#副标题#e#
美国家庭产品公司副总裁卡尔夫人说:“在我看来,世界上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有太多的年轻人从来没有发现自己真正想做什么。想想看,一个人在工作中只能赚到薪水,其他的一无所获,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
由此可见,职业选择是职业规划实现的基础和保障。在演艺圈里有这样一句名言:“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在职业舞台上,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尽心尽力地演好他,那一定能获得自身的发展,拥有自己的财富管道。